◎张方宇
●一个人只有与他自己相处的时候才是单纯和真实的。如果一个人和其他人相处,无论怎样他都会失去大部分的自己,他必须压抑自己的真实感觉去迎合别人。
●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频繁的社会交往,将会使一个人逐渐失去敏感度,并且在精神上变得越来越迟钝。
●每一种关系都迫使我们进行一番自我调整,频繁地调整使每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的重心。
●当我们努力地去弥合与别人的裂缝时,我们也要当心自己的内在发生疲劳断裂。
●人与人之间既相互图谋,又相互设防。人际关系的一切复杂都源于此。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非常困难,因为每个人都做着各自不同的梦,每个人都在谈论着自己的梦,但是谁也没有看到真相,两个梦之间是很难沟通的。如果一个人已经看到了真相,那么他也许就不会再有与别人交流的冲动了。
●我们通常不太在乎自己给别人带来的感受,但我们却都非常在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归根结底,我们最在乎的还是与自己有关的。
●那些繁华的社交场面,初看起来是非常有趣的,但到最后你会发现它是非常无趣的。而孤独似乎是非常无趣的,但如果你能够深入进去,你就会知道它是非常有趣的,而且越来越有趣。
●在酒宴上,杯光斛影的不是那些酒瓶和杯子,而是众多的面具。
●就我们人类目前自身的这种品质,我们不管跟谁在一起都很成问题,即便是跟我们自己在一起。
●一个无法与自己达成和谐的人,恐怕不得不去跟别人达成妥协。
●我们都渴望着与我们心目中理想的人交往,或者我们至少也希望与我们相仿的人打交道,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最终,我们还是不得不与人类的平均水平交往。
●对别人感到好奇是一种幼稚的倾向。其实,别人并不比我们自己更有趣。
●距离是人与人之间的缓冲带,礼貌则充当了人与人之间的减震弹簧。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东西在沉默中显露,也有很多东西在交谈中被掩饰。
●尽管我们对别人问寒问暖,但我们其实还是想把话题转到我们自己的事情上,并且一直将它探讨到对方失去耐心为止。
●当人与人之间一直在彼此迎合和讨好的时候,他们同时也在不断积累着对对方的不满,这个不满日后必将以猛烈的方式爆发。人是作为一个矛盾的问题存在的。
●看到纯净清澈的溪水我们会心生愉悦,而一条污秽的臭水沟却让我们感到厌烦。同样地,心灵的喜乐来源于内在的清晰和纯净,而苦恼来自内在的混乱和污浊。
●我们的灵魂想要做自己,但社会和周遭的环境不允许我们做自己,我们被给予了很多的责任和角色。当我们被这些责任所占据,当我们习惯了这些角色,我们就忘记了自己,并且再也做不回自己。
●我们觉得时间在流逝,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生命在流逝,时间本身从来都没有动过,它一直在看着我们流逝。这就好像我们坐船的时候看到两岸在后退,但那是一种错觉。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获得的满足大都只是一种兴奋和刺激,它们是由外在的什么东西引起的,所以这样的满足短暂而肤浅,无法给我们的内在带来真实而持久的满足感,无法渗透到内在更深的层面。
●如果你放弃了诸多小的快乐,那么你将意外地收获大的快乐。只有那些轻蔑表面逸乐的人,才能达到内在深层次的喜悦。
●如果一个陷阱的尺寸足够大,里面又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甚至还有一些小游戏可以玩,那么它就不容易被认出来是个陷阱。
●有的人在痛苦中麻醉自己,也有的人在痛苦中觉悟。其实,痛苦的全部价值就是要让一个人变得觉悟。
●希望其实就是生命,至少,希望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撑了生命。人如果不做梦,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时间让我们意识到生命本身的可悲,时间使我们产生了悲剧意识。
●也许,人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他就像一个无法被除尽的无理数,或者就像一个无法溶解于整体中的沉淀物。
●人生,就是我们内在本质的一个变现。一个人的命运本身,就包含着对他的判决。
●人的前半生主要是做梦,后半生则回忆这些梦。年轻,就意味着还有足够的资本可以继续做梦。
●人在思想和行动中丧失了自己,人生便错失于匆忙之中。
●其实,一个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事情是需要他去负责的—除了他自己的死亡之外。
●即便我们终于等来了一个渴望已久的结果,它也总是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才姗姗来迟。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只要一个人跟他自己没有走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生命是一种误入歧途的状态。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生命才会了解它自己。
●人生就像一个陷阱,一个人越是在里面扑腾,就越是深陷其中。
●这个世界对平庸有无限的宽容。
●每个人对粗俗的东西都是无师自通的。这个世界上,粗俗远比高雅更具有亲和力,卑劣也比高尚更能够把人与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我们常常忽视朋友的缺点,我们也常常无视敌人的优点。因为朋友比较像自己,而敌人比较像别人。
●人们在大的事情和大的方向上非常愚昧,但是在小事情和细节上却相当精明。我们自认为聪明的地方,往往隐藏着我们最大的愚蠢。
●人们亲近他们喜欢的东西,人们也疏远他们尊敬的东西。尊敬,往往就意味着难以亲近。
●被人忽视的另一面,就是幸运地避开别人的打扰。
●人们的赞美总是显得迟疑,而他们的嘲笑却几乎是出于本能。
●当别人嘲笑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嘲笑他们的嘲笑。
●悲伤中并非没有甜蜜的成分,正如快乐中并非没有苦涩的成分。当悲伤的伤口开始结痂后,人们便时常忘情地抚弄这个伤口,就好像那已经成了一种享受。
●一个人最崇拜什么样的人,就说明了他最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由此,我们也就大致知道了他是什么样的人。
●人们通常羞于向别人坦诚地敞开自己。因为,他的优越之处别人视而不见,相反,他的缺陷将成为供人娱乐的靶子,暴露在别人的射程之内。
●多数人都害怕与别人不同,但生命并不仅仅只是一个齐步走、团体操或大合唱。
●关心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是我们的天性,这就好像我们在每个别人那里栽种下一个自我,很自然地,我们会关心它们长得怎么样了。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别,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摘自《单独中的洞见》,张方宇/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16日,记者从顺庆区文明办了解到,顺河乡五显庙村村小教师唐廷绪荣登2018年6月“四川好人榜”。“唐老师左...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