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筹款方式,已经日渐为公众所熟悉。方式便捷、即时付款,受众面广,众筹平台自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日前,一位四川小伙在“轻松筹”平台上发起的众筹,却引发了不小的舆论风波。这位小伙因为“撞死4人,赔不起”,希望大家为他筹款,解决为死者垫付的丧葬费。据媒体报道,这条众筹信息被放出后,他已经筹集到23900多元。随后,轻松筹平台关闭了筹款链接。
到底该不该为这位小伙捐款?这个问题一时间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小伙“不是故意撞人,遇到压力可以众筹”;更多人认为“责任没有认定,坚决不能给钱”。争辩双方均有一定的道理,想要轻易判断孰对孰错,也并非易事。个人认为,这位小伙进行众筹的行为并不恰当。因为,事故致人死亡的责任,应由小伙本人承担,若靠众人捐款赔付,实际上是将相关责任转嫁给了他人。
但是应当承认,既然该众筹要求已经在公共平台上被发出,公众就有捐款或者不捐款的自由选择权。我们不应强求,在这个强调多元化、丰富性的社会中,所有人的三观都趋向一致。只要平台能够保证众筹资金的去向透明、明细清楚,网友们的捐款就应该被认定为有效。
不过,网友们有捐款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众筹平台可以放弃管理和审核的责任。在“轻松筹”平台的官方网站介绍中,赫然写着“轻松筹已获得腾讯,IDG投资,并入选民政部指定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并注明其功能为“大病筹款”。那么,小伙赔不起丧葬费而求助,是否属于“大病筹款”或者“慈善”的范畴?其中显然有不少可议之处。
回看事件发展的过程,四川小伙发起众筹后,累计收到1215次帮助,有81人为他证明。不过很快,“轻松筹”平台关闭了该项目。据小伙介绍,平台给出的答复是,“项目不符合申请条件”。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轻松筹”并未审核此番众筹的资质,任其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平台关闭该项目,是否与舆论场中掀起的风波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这起码说明,“轻松筹”平台此前对于众筹的范畴和标准并未作明确的划分和定义。进而言之,此事暴露出的是“众筹”机制中可能存在的弊病。目前,谁的故事讲得好、有“卖点”,往往更有可能获得众筹。
因此,众筹平台必须拾起自身的管理责任,尽心尽力、认真细致地审核每一条众筹。有关部门对“众筹”这一新兴事物,亦不可袖手旁观,而应积极介入,从法律法规和实践层面给予其引导。
新闻推荐
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收入的90%,通过调整现行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另外10%,通过医疗机构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自行消化...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