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燕
贬出来的名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读着刘禹锡的《竹枝词》,眼前浮现一幅明媚的春光图:杨柳青青、江平如镜,一个初恋的少女,眼波流转,体态婀娜,在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心潮由迷惑到喜悦,真可谓起伏难平。诗词的含蓄生动,江南女子的活泼可爱,在诗豪刘禹锡的笔下,成为一抹挥之不去的风景,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一位被贬在偏远地方的官吏,居然能打起精神,在原来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如此生动活泼的新体裁,真是让人佩服。也让我不由得想,刘禹锡的天分如此之高,当时又和朝廷中的要人王叔文、韦执谊关系不错,为何却一贬再贬,甚至于宪宗还发出“逢恩不原”之令?
意气安能长久
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旧唐书》。书中记载道,王叔文当时被太子重用。他最看重和提携的后生便是刘禹锡,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经常生病就很少能处理政事,宫中的文诰都由叔文书写。王叔文招兵买马,刘禹锡和柳宗元就进入朝廷做事。和他们商量事情,谋划大事,王叔文基本上都是言听计从。刘禹锡被提拔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命运对刘如此偏爱,锦绣的前程正向他一步一步展开。
可是,就这样天分很高的一个人,却“颇怙威权,中伤端士”,也就是依仗权势,喜欢打击报复正直的人士。比如持平无私的武元衡,因没满足其充当仪仗判官的无理要求,就把御史中丞的他降职为右庶子。侍御史窦群向皇上奏书弹劾刘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上奏的当天窦群就被罢去了官职。贵门出身的韩皋不愿依附王叔文集团,结果就被调出京城当了湖南观察使。刘禹锡在京城的几年,春风得意。他意气用事,凡是官职有所进退,都由着自己喜怒的轻重来决定。京城百姓不敢说出他们的名字,道路以目,他和柳宗元被称为“二王刘、柳”。
君子戒惧慎独
所以,在王叔文失败后,受到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途中,又被贬为处在西南、土风僻陋的朗州作了司马。过了几年,其他被贬人士渐渐回了京城,可是当初由于刘禹锡等八人不仅犯了众怒,而且让宪宗也很恼怒,且发出“逢恩不原”之令,这条禁令几乎让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走到了尽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漫漫的贬谪路,何时是归途?刘禹锡心中涌起的是绵延不绝的悲鸣。
史书中曾评价:贞元、大和之间,以文学耸动缙绅之伍者,宗元、禹锡而已。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如俾之咏歌帝载,黼藻王言,足以平揖古贤,气吞时辈。而蹈道不谨,昵比小人,自致流离,遂隳素业。故君子戒惧慎独,正为此也。
是啊,在文学的天空里这么璀璨的一颗亮星,却在为人处事方面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宽广的心胸。年轻时种下的刺,最终还是伤害了自己。兜兜转转,归来时,已至暮年。这一切,和天分没有关系,要怪就怪他人生的格局太小。
新闻推荐
近年来,代购生意风生水起。很多卖家从国外采购商品,出售给国内买家。但渐渐地一些职业打假人也将“打假”的矛头对准了这些...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