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明姜兰
婚姻本来是人们最向往的美好殿堂、爱情的永恒承诺与守护家庭的责任,然而伴随着现代城市的崛起和传统乡村的瓦解,城市生活的扩张和乡村伦理生活的失落,这些种种都促使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幕幕啼笑皆非的离婚闹剧更是屡见不鲜。小说《微恋》(原载《四川文学》2016年第12期,作者王斌,系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正是从三位中年女性的婚恋观这一局部入手,通过她们各自的不同选择与遭遇,来折射社会观念的巨大变化以及善良与邪恶、迷茫与焦虑并存的复杂人性。小说的作者显然看到了城镇化这一进程中人的尴尬处境,以及城市生活和乡村伦理这一对相互纠缠的矛盾,因此他并不回避棚户区改造、住房拆迁、官场潜规则、婚外情等一系列社会敏感话题,敢于用冷峻的笔尖戳中现实中人性的痛点,将那些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泯灭良知的丑陋和贪婪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婚姻的变味与异化
所谓婚姻,词典给出的解释为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在传统的血缘关系网中,它是社会最稳定也是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赖以生存的家庭关系。正如不断突破的房价,近年来屡屡攀高的离婚率正逐渐打破这种稳定的社会关系,让婚姻渐渐沦为一场利益与情爱相互追逐的游戏、一具冷酷无情的枷锁。小说中的四位女性角色,面临突如其来的婚恋转折,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或竹篮打水一场空,亦或面对诱惑却能做到对婚姻与家庭的忠诚。她们各自的婚姻取舍与命运转折演绎了一段段波谲云诡的都市婚恋观。
小说《微恋》中的李仕秀本来有着一个在外人眼里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在工商局做副局长的丈夫,一份不为吃喝发愁的公务员工作。在夫妻结婚十一周年的纪念日里却“意外”遭遇丈夫的背叛——丈夫在外面有了女人而且孩子都满一周岁了。无奈之下,李仕秀带着最后的倔强,潇洒地签了离婚协议。即使她对这个和她相伴十一年风雨,这个和自己相敬如宾的丈夫还有着一点点希冀,但不幸的遭遇让她开始对婚姻失望,“李仕秀真想给那个混账男人一耳光,原来他什么都准备好了。但她不会,没有意义了,失去的东西挽不回,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后来,她又遇见了一个比自己年龄还小的异性追求者,并很快陷入了爱情的幻觉里,然后又一次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结果才发现这场婚姻只是一场报复。她是在小说中最无辜的角色,全然是丈夫的背叛造成了她所有的不幸。但是她同时又是幸运的,面对所有的背叛她选择原谅,选择平静地面对并依然热爱生活。相比之下,同样是面对丈夫出轨的陈淑莉,作为农村妇女的她承受不了丈夫的变心和背叛,她死死哀求丈夫不要离开自己,不惜用上所有的手段。万念俱灰的她想到了买凶杀人的手段要铲除掉丈夫的情人,这些种种癫狂的举动一点一点吞噬着她的身体与灵魂,想要维持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欲望最终却使得她陷入挣扎痛苦的病态命运中。假如乡村代表着农耕文明价值存在,那么新兴的城市则是现代文明价值的体现。破旧的泥土房慢慢被拆迁,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断消失,在泥土上生长的一切作物和关系都被拆除,婚姻关系更是如此。如果说李仕秀代表现代生活的婚姻观,那么陈淑莉则是传统婚姻观的典型例子。李仕秀有着自己的工作和独立的经济收入,她不需要靠任何男人就能活得自由洒脱,无疑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一个象征。而陈淑莉则是传统家庭的一个“好媳妇”,她被传统的夫妻观念和婚姻观所束缚,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她需要做好的角色就是相夫教子、完全依赖丈夫以及整个家庭,因此她也要求丈夫按照传统的惯例不能和她离婚。可是时代的改变和所处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市场经济、消费文化、城市生活等一步步蚕食她所安身立命的乡土传统。她没有了那些能够安身立命的本钱,所以她想通过紧紧抓住婚姻这根最后的稻草,为此她可以为之疯狂。通过这两位人物命运的对比,作者以一种客观的姿态反映了当下的真实婚姻生活,在传统和现代二元对立的叙事中揭示出现代社会进程中婚姻生活的困境,从而对婚姻异化问题展开了追问。
相反,另一位小说主角谢丽华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却甘愿做一名见不得光的“小三”,她迫切地想和情人一起天长地久,想要得到正大光明的名分,奈何情人的老婆却坚决不肯离婚。在她眼里,情人张泽民与自己的老婆的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差异太大,而自己和张泽民才是情投意合,是能够得到幸福的一对。因此,她不顾道德的底线,一心一意地盼望着情人能够和自己结婚,然后开始各种形式的逼迫,不惜闹到所有人都很难堪,甚至以死相逼。在她的婚恋观里,只要有了爱情,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自己甚至可以出钱去换取他人的离婚。作者敏锐地观察着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清晰地洞察到市场经济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商品的逻辑思维已经深深地给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打上烙印,什么都可以称量,什么都可以贴上价格标签,即便是最纯洁的爱情和最神圣的婚姻也难逃一劫。作者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在作者笔下,谢丽华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痴情人的写照,她是有血有肉的一个女性,她有她的爱恨,她可以为了虚无缥缈的爱情甘愿做令人不齿的婚姻破坏者的角色,即便最后自己会遍体鳞伤。
同样面对爱情诱惑的电视台大美女王小静却冷静得多,她承认自己对追求者有那么一点喜欢,也愿意接受追求者的嘘寒问暖。但是她也明白婚姻的底线和责任,因此她选择了适当的拒绝和恰如其分的距离,而不是将情爱当作是商品来交换和挥霍,她明白变了味的婚姻未必幸福,她对婚姻的忠诚和理智帮助她顺利地避开温柔的陷阱。
小说以这三名女性的感情生活为主线,通过她们对婚姻中意外的感情生活的挣扎和选择,揭示了现代人婚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关切与悲悯。
人性的贪婪与伪善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的日益繁荣,社会的很多问题被凸显了出来,其中住房拆迁、棚户区改造以及城中村治理中所涉及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也是小说写作的另一个切入点。作者在小说中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描绘了构建了一幅自私贪婪的人性与各种欲望相互交织与泛滥的生活景观,描摹了一个个为了各自利益而苦苦挣扎的痛苦灵魂。《微恋》中的张泽民、陈淑莉、黄三、范老五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泽民作为一个有妻儿的男性,遇到年轻漂亮的谢丽华,就大献殷勤,本来对她只是逢场作戏,结果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去欺骗谢丽华,说自己离了婚,最后还是纸包不住火,让情人与妻子都成为了感情的受害人。表面上,他看起来是一段失败婚姻的受害者,其实他却在追求情爱和刺激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心理产生扭曲。另外,他在工作中看似是一名任劳任怨的小干部,为了“整治办”的工作尽心竭力,其实他对工作的态度却是应付了事,在面对钉子户难缠的情况中也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他给钉子户黄三做工作时,表现出一副好干部、好领导的样子,一脸堆笑,递上云烟。他一边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房子的事,三哥也该签了嘛,你不签这个工程就搁起了,大家都等着住新房子,政府还不是给老百姓办事,为大家好”,另一边背地里却唆使自己曾经的战友替自己整治那些难搞的钉子户,去打砸他们那些在拆迁过程中讨价还价的筹码——果树、水缸、鸡棚、石板。这样,隐藏在黑暗深处的人性的复杂面和阴暗面便赤裸裸地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
小说里的另一个人物范老五更加让人觉得人本质上的贪婪与市侩。范老五在得知要开展“三岔河综合整治”工程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自己可以好好敲诈政府一笔。于是他便在新闻和报纸上收集政府领导讲话的内容,然后将最有利于自己的话语记录下来,变为自己向政府多争取几套房子的谈判利器。例如“老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群众的事无小事。我范老五不是老百姓吗?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小说中范老五以及黄三一类的泼皮无赖的小市民形象都可以反映出当今城市的生存困境和复杂贪婪的人性。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书写与透视,将“碎片化”的人性拼接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利益与欲望对人的灵魂和良知的侵蚀。因此小说带给了读者以沉重的思考:怎样才能坚守好自己的职责和操守?怎么才能在物质和精神欲望的诱惑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善良的灵魂?在滚滚的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友情的脆弱与自私
小说以资州这座四线小城市为故事背景,即使在这样的一座并不是很繁华的城市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似乎也有着大多数城里人都面临的问题,即冷漠和脆弱的友情。城市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表面上看起来井然有序,但实际上这样的人际关系已经不像过去乡土生活那么纯粹,而被冷漠、脆弱所取代;人们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谋划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出卖”友谊。作者善于将这些矛盾的对立面放置在一起,形成戏剧化的冲突。
例如,小说中谢丽华和李仕秀是初高中的好同学,是“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因为她们并没有涉及到相互利益的关系,她们有着坚固的友谊。而谢丽华的另一个朋友叫王小静,是一位在饭局上认识的朋友,两人一见如故,相互欣赏,可是谁又知道这里面有几分真心。王小静是本地电视台的一名美女记者,平时工作很忙,即便谢丽华有事想和她谈,也只能排在周末空闲的时候。当谢丽华第一次想要自杀的时候,她拨通王小静的电话,想要倾诉,无奈最后一句却是:“不急,随便说说的,姐想你了”。假设,她们之间存在真正的友谊,王小静一定会听出谢丽华情绪的异常。事实上,她们之间的友谊只是缘于饭局,散于饭局。谢丽华的领导,也就是整治办的曾主任,看上了谢丽华这位美女记者朋友,想要通过谢丽华的关系去约王小静吃饭,并许诺她以后给她安排个好工作。面对这样直白的暗示,即使谢丽华知道王小静高冷的性格,她也可以为了自己不得罪领导,为了以后有个好的去处,巴结领导,“出卖”自己的朋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饭局,但其中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龌龊欲望就不言而喻了。原本看似亲密无间的友情在物质和利益面前变得那么不堪一击,暴露了人们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保护自己的利益时那副丑陋面孔。小说中三位女主人公虽然常常在一起吃饭、喝酒、唱歌、聊天,但各自孤独、空虚和迷惘的内心世界却只能各自去承受。小说在结尾部分写到,三位女主人公在一起吃烧烤,在说到各自的传奇遭遇时,王小静就淡淡的一句“我没得故事,只有当听众的份”。其实“云天”的苦苦追求就是她的故事,她却从没有在所谓的好朋友面前提起。因为她们都没有用真心去关心对方,她们只关注了自己灵魂与肉体的苦楚,所以她们注定是孤独的。
小说《微恋》抓住了当今市场经济下生活在小城市各类人物内心的焦虑和迷惘,他们试图通过权力、物质、情爱这一类的东西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和生活的枯燥乏味,他们一方面利欲熏心,一方面又孤独无助,他们既可恨又可悲。但作者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姿态和视角来记录当下的城市发展轨迹以及各色人物的生存状态,对人物的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捕捉极其敏感,把握非常到位。通过对人物所面临的各自选择的描写和展现,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在名利和欲望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坚守好自己的底线和自身的良知,这也是这部小说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缘由所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春华)2019年度选调1713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报名时间为3月13日至3月20日上午8:00,报名网址http://xds.g...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