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您看来,什么是公园城市?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唐子来:公园城市,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即城市要以人为本,要以生活为主导。生态意义上的公园每个城市都有,但这里的公园是一个广义公园的概念,公园这一场所不仅有生态的意义,也是一个社会交流的场所,一个塑造文化特质的场所。公园城市同样有利于创新的激发。
问:公园城市和传统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唐子来:传统的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务区的载体则是地标式的建筑。公园城市的中心则是中央活动区或者中央活力区,我们希望它是人们生活、休闲、工作融合在一起的地方,也就是把城市的核心变成公园。例如纽约有中央公园,就是说公园是在城市的中央,是城市的核心。
当然,从传统城市到公园城市,不仅有建筑和规划的转变,也有理念的转变,将以工作为导向的城市变成以生活为导向的城市。因为城市最后成功与否,表面上看是能否吸引到强有力的产业,实际上却是能否吸引到发展这个产业所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观念是talent follow business,人才跟着产业走,城市的发展看产业。现在研究发现更多的是business follow talent 产业跟着人才走,也就是说城市的发展看人才。
硅谷很多的高端人才往纽约集聚,很多高科技企业就在纽约设置了大型分支机构。因为人们喜欢生活在这里,喜欢大都市的生活。所以中央商务区走向中央活动区,就是说这个城市不光是一个workstyle city,而且是一个lifestyle city,这是更高境界的产业发展,是吸引人才的产业发展。
问:什么是无边界公园城市?
唐子来:无边界公园城市是对公园城市的演绎。无边界不仅是空间上的无边界,也是商业上的无边界。过去空间上的边界,往往是汽车造成的,汽车把人和公园、这个活动和那个活动之间割裂开来。对此,无边界公园城市通过采取两种方式把汽车移出去,一种是把原来公园周边的主干道移到外面去,公园跟城市之间只有支路,方便人们穿越道路;第二种方式是采取立体城市的规划设计,把一些过境性的交通车辆放到地下去,让地面更多是步行的、慢行的、公交的。
另一种无边界,就是功能的无边界,并不是简单把汽车造成的边界消除了,公园和城市的功能就融合了。消除了车行道造成的边界之后,更重要的是去塑造活力带,让公共开放空间和建筑之间的地带充满活力,比如将咖啡座、画廊、网红商店放到公园和建筑之间的地带,那它就自然而然地把公园和建筑无缝的对接起来了。这里就变成了最有活力的地带。
问:规划设计无边界公园城市,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唐子来:无边界公园城市的难点是在于立体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所有的车都往地下走,建筑也要留地下的接口,这样的挑战在过去是基本没有碰到过的。这就要求规划时确定一套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来解决接口的问题。
(访谈来自四川观察)
新闻推荐
这是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色大熊猫。(4月20日摄)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5日对外发布...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