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言
时隔7个月,四川党政代表团再赴广东和浙江考察学习。行走在美丽的乡村、繁华的城市,大家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在思考,这些变化是怎么得来的?
有人从思想上分析,有人从方法上解读;有人从优势上找原因,有人从短板上摸线索……讨论最后在“人”的因素上有了共识,八个字——苦干、实干、巧干、敢干。
苦干是一种精神。是否愿意吃苦,与一个人的财富无关,与一个地区的发展阶段也无关。
发展领先的广东、浙江,依然十分强调苦干。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到处可见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说,领先难,保持领先更难。时代大势浩浩荡荡,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对四川这样一个西部大省来讲,稳定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方方面面的任务都很繁重。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没有“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态度,没有打不死、拖不垮的狠劲,没有久久为功、愚公移山的韧性,就不可能拼出一片新天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有没有苦干的风气,关键要看党员干部有没有带头吃苦。只有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才能团结带领更多群众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实干是一种作风。没有实干,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干在实处,最大的敌人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以形式代替实干,在设定目标时,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专搞“形象工程”;在推进具体工作时,不一项要求一项要求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光喊口号,只剩“文山会海”。“实”是一个会意字,指货物充足于屋下的意思。党员干部尤其须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要谋实事、出实招,在实干中锤炼能力水平;要在推动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中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巧干是一种能力。巧,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而是四两拨千斤的大智慧。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去年和今年的考察学习,大家对广东和浙江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的各种具体措施印象深刻。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各种矛盾和问题碰头交织,面对两难甚至多难的局面是常态。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本领,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来解剖问题,善于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分析问题,最后统筹兼顾,朝着“纹路”发力,下足“绣花”功夫,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即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汗水,也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结果、实效。
敢干是一种气魄。敢与不敢,考验的是是否敢于担当、敢于负责。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敢干,就是不安于现状,勇于迎接新的挑战,在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敢,不是胆子大,而是底气足。敢,源于对外界情况的准确把握,不顾风险提醒,强行在台风来临时出海,不仅不能享受到搏击风浪的乐趣,还可能送掉性命;敢,还源于对内心的深刻反省,常常问问自己,锐气是不是少了?暮气是不是多了?忧患是不是少了?安逸是不是多了?进而听从内心的召唤。有人敢,就有人不敢。敢干,对党员干部尤其难能可贵。当前四川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人敢突破局限、打破常规,没有人敢拍板、敢决策、敢担当,没有人敢得罪人、敢硬碰硬,事业就没办法向前推进。
苦干、实干、巧干、敢干密不可分。只有埋头苦干、拼搏实干,才能在闯关夺隘中收获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对规律的准确把握,不断提升巧干的本领。只有不断锤炼苦干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巧干的能力,才能不断蓄积敢干的气魄,进而以更宽的视野审视自我、以更大的决心突破自我,不断踏上新的征程,夺取新的胜利,一笔一画一砖一瓦把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加快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任思雨记者钟正有)近日,德阳市旌阳区检察院开展了以“携手关爱,共护明天”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