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诚波)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8日发布了关于征求《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该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压缩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与不合理使用、控制过度检查检验等方式腾出空间。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确保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为防止新的医疗垄断形成,医保经办机构应当建立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医保总控预算分配与考核办法,加强总额付费执行过程的监管,确保总额预付落实到位。推广按病种支付、层级差异化支付、恢复期向下转诊连续计算起付线等调控手段,引导医共体合理诊治,主动控费。按照国家和省药械采购政策,探索建立医共体内统一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采购价格、统一支付货款的采购方式。
到2019年底,试点县(市、区)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到2020年,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医保基金“杠杆”效应显现,有效的分级诊疗、合理诊治以及有序就医新秩序基本构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县外住院人次占比较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县域就诊率力争达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
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需上转的患者,基层首诊医生主动与上级医院联系;上级医院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根据康复情况直接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上级医院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处方自由流动,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协同联动。引导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并可开具不超过2个月的长期药品处方。探索医共体牵头医院取消门诊输液的试点,引导轻症病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新闻推荐
5月28日,省人社厅政务网站公布了2019年度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从5月1日起,四川省企业职工基...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