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身修己 榜样先行
破山认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思维、语言和行为,以使自己的身心变得更加轻安与稳健。并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一切时候,动静忙闲里,都是用功的好时光。对于在家的佛弟子,破山强调应该尽人伦、持家务中参悟佛道。在家女弟子当以“尽礼"为参禅悟道的关键。尽礼的内容,即对丈夫要温柔体贴,尽一个做妻子的责任;要怜悯子女,尽一个慈母之道;平日善于迎宾待客,操持家务等,这些都是修行因缘。要学会在日常的繁琐工作中参悟,而不是逃避现实的责任,去追寻水月空花的幻境。
在家弟子应当于资生事业中实践佛法,而出家人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出家人作为专业的修道者及佛教传播者,是佛教信仰的核心,荷担着如来度世的责任,当以自利利他的菩提心,行广大行,在出家修行、弘法利生事业中践行佛道。破山强调老师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经验丰富,在参悟佛道的历程中需要他们的指点,因而要尊重师承,依止师承。破山重视僧才的培养,以抓住办好丛林的关键是养育“达人贤才"为目标,并打破门户之见,倡导教禅律三位一体的圆融观。他对于丛林组织者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一是要有使命感,二是要谦虚谨慎,三是要有慈悲心,四是要有管理能力,五是要有外交能力。
破山海明的圆融统一思想,提倡禅净教戒的统一,认为佛法本质无二,然而诸宗派根据学人的慧根不同而设施有异。破山胸襟坦荡,超然于各种意识形态之上,不仅反对各宗派自设藩篱,甚至连儒释道三教之间也应该互相包容。
真正的持戒。破山说出三个方面:一、莫造孽,生命轮回六道,不外受善恶无记的业力牵引。若能防微杜渐,让身口意三业清净纯和,不受烦恼等染著,就是不造孽的阶段。二、知因果,即深信三世轮回的学说,明白自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三、明罪福,即行五逆十恶等为罪业,会招感痛苦的报应。修五戒十善等为福业,能得到快乐的果报。
双桂传说 庙堂灵慧
民间传说双桂堂这两棵桂树是月宫中的嫦娥亲手培养,嫦娥借观音的净瓶水为之浇灌,遣神燕去天河衔来肥泥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云剪为之修整,在嫦娥的精心护理下,这两株桂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在一个中秋之夜,嫦娥将它们送往人间。
这两棵桂树带着满枝的清香落在宁波天童寺院内。密云法师将这两棵桂树交给弟子破山,让他带回蜀中,兴建佛寺,传播佛法,并称桂树生根之处就是你安身之地。破山禅师尊师命,身背桂树,跋涉了几个月,进入蜀中。一日,他落脚在万竹山。半夜里,山间霞光四射,钟鼓齐鸣,四周的村民闻声而至,只见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参禅,他所背两株桂树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从此,破山和尚就在双桂落地之处建立禅院,并取名“双桂堂"。
桂树至今尚存,枝繁叶茂,浓绿如云。每年金秋时节,桂花满枝,香飘数里,人们争相观赏。破山禅师熟谙诗文,精于书画,著有《双桂草》《破山语灵》等传世,所留墨迹也为后人所珍藏。他的诗,以幽默、诙谐见长。如他的《自赞诗》写道:“这个川老蜀,浑无奇特处。问禅禅不知,问教教非熟。懒散三十年,人天忽推出。握条短杖藜,打佛兼打祖。"
建树卓著 誉满世界
他的弟子很多,遍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的还去东南亚弘法。因此,双桂堂在东南亚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双桂堂创建以后,得到清朝历代皇帝的支持,连续不断地修建了二百多年,从1653-1926年,双桂堂历经破山、竹禅等七代祖师累世修建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积120亩(该寺最后一次修整是1980年)。民国时期,双桂堂以它宏传的规模、庄严的殿堂、丰富的藏经、独特的雕塑被列为“蜀中丛林之首"。1983年,国务院确定双桂堂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破山兼僧人和诗人于一生,且颇有建树,堪称世界宗教界历史人物,有小释迦之赞称。其诗作1200余首传世,收录在《破山禅师语录》中。请欣赏下面几首他的禅诗:
寓三教寺偶成
为日开门笑远山,光楼声发骨毛寒。
老僧别无营清供,待客惟将竹数竿。
寓三教寺示三客禅人
扣门识贤者,野外话头回。
避透安心旨,机投结念灰。
长松富一枕,短锡声三台。
戏语益君省,怡然笑我侪。
寓石柱闻贼退有感
抱病妖氛苦,人心尚未宁。
拟图身口计,窜落水云贫。
瓢笠难支日,亲朋易到门。
业将听两耳,分听凯歌声。
访万寿山寺题睡和尚
老僧来到无人陪,幸有当门杨柳垂。
只见柳花开又落,不知春梦几时回。
为苍松禅人别言
漏声催人尽,寒夜独悲呤。
殿满灯光静,窗横雪照深。
三思诗眼疾,孤枕念同心。
寥落一身外,萍踪何处寻?
除夕
窜入南宾二载余,人情愈冷道愈孤。
勤烧短木胜松火,懒扫门尘当铁符。
浓处尽从贫处淡,思边却向酒边疏。
前贤得得寻山隐,我隐只须沽一壶。
新闻推荐
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四川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通...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