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贸试验区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拓南,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布局,自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多改革成果,成为四川开放的前沿。但各片区、港区仍亟待探索差异化、集成化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霍伟东,进一步促进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以战略机遇为抓手,打破交通、制度障碍
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在于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独特使命。在自贸区试验中提出“三沿”,是当前解决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背景下的一种战略考虑。四川自贸试验区地处西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重大发展机遇,同时,航路(成都双机场)、铁路(中欧班列)、水路(泸州港)兼备。因此,服务国家战略,四川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和责任。
几大机遇和战略中,南向在地缘政治上尤为重要。省委提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也强调“突出南向”。自贸试验区也要以南向通道建设为契机,探索沿海沿江沿边产业合作机制。
一是推进内陆地区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建设。开拓运营泸州至防城港海铁联运班列,有机衔接泸州港与防城港,充分利用现有普铁、高铁和高速公路及机场,共同打造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有效拓展东盟市场。
二是持续深化完善合作机制。探索泸州港、宜宾港与广西北部湾港的合作模式,构建港口间转运机制,以及航运物流信息互通机制和制度创新共建共享机制等;加强铁路港、航空港、水港联动,优化铁水联运合作机制,推进中欧班列(成都)直达泸州港、宜宾港;加强与云南昆明及瑞丽、畹町、河口、勐腊等沿边口岸城市合作,探索以无水港、铁水联运为依托的产业合作新模式;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上海、舟山、武汉等沿海沿江城市、自贸试验区和港口合作,引导沿海沿边沿江优势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集聚。
以“对内开放”为重点,加强协同合作
从全国来看,我国对外开放甚至高水平深层次大力度对外开放已经没有任何悬念,这是国际形势和我国进入新常态和新时代的历史必然选择。目前“对内开放”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由于国内市场不够统一、对地方官员考核体制机制条块分割,“对内开放”各地区动力不足,还存在各自为政、地方保护的现象。如果无法做到全国、全省一盘棋,协同开放就无任何抓手可言。
第一,鼓励“省内开放”。一要用好协同改革试点。四川自贸试验区引导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协同推进改革创新,是一大亮点。要通过制度对接、平台共建、产业协同,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加快辐射到全省,形成“全域自贸”,并通过“3区+N园”模式推动跨区域间产业错位布局。二要让川内各区域间加强合作,就要改革调整考核体制机制,以开放合作程度为考核依据。
第二,鼓励四川与省外其他国内城市合作。一是要进一步借鉴“飞地经济”模式,深化与兄弟自贸试验区合作。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学习借鉴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等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推动形成内陆特色的制度创新路径,如探索与重庆、武汉、上海等其他沿海沿江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机制,实现成果共享、监管互认、业务互通。二是探索与沿海沿边沿江重要枢纽城市多式联运新模式,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多点布局协同开放平台。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要解决一单制口径统一、部门间信息共享,以及搭建多式联运一单制数据框架等技术难题。以此为契机,四川自贸试验区要探索以铁路、航空为特色,发挥空铁公水多式联运优势集成的内陆自由贸易港,努力建设一批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的示范区,形成多点布局的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以解放思想为基础,打破企业“身份论”
自贸试验区平台的优势要求我们大胆进行制度创新试验和对外开放压力测试。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破除“盆地意识”,是进一步开放的前提。
首先,更加大胆地“割肉放权”,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建立服务型政府,把国务院有关政策措施真正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把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可以大胆试大胆闯的精神落到实处;此外,更要打破“身份论”,为经济主体创造完全一视同仁的竞争环境。要抛弃身份偏见,在制度开放上下功夫,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公正的竞争环境,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现行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或者先进标准接轨,如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完善产业、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优化引进流程。
(作者系北京吉利学院校长)
新闻推荐
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今年以来,四川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4月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实施行政处罚1820件,处罚金额...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