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烨
让语文课堂,成为思考者天地,并为培养思想者努力着。这是屏山中学教师马超,27年从教来始终坚持的语文教育追求。
“马老师,我是任尉菡,我语文考了126分,太感谢您了!”6月22日晚,马超听到电话那头一个颤抖的声音直言感谢。电话这头,他一边祝贺,一边感动,学生能一查到高考成绩,马上报告喜讯……这就是一个教师的幸福。
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马超在屏山中学分管2016级工作,他的学生任尉菡今年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在同事们眼里,如同任尉菡所说,“直通”北大,离不开马老师的悉心指导。
马超回忆道,那是第三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提及班上第1名同学,全市总分第16名,语文120分,让全班同学要向他学习。话声刚落,我的眼光扫过任尉菡同学,只见他一脸黯然。我知道,这一脸黯然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无助。”语文是任尉菡的弱科,第一期市统考,任尉菡总分652,班级第2名,语文104。第二期市统考他的语文仅有100.5,而当时的班级第1名语文有121。要想在总分上有所突破,语文是关键。
“第1名121分,我怎么能赶上?”课后,马超找到信心不足的任尉菡,经过一番鼓励,师生俩合作,共同制定了语文突破110分的提升方案:从练字、积累、做好一个选择题、写好一篇作文开始。
第三期市统考,任尉菡语文117分,虽然与班级语文第一名有差距,但进步巨大。由于语文综合素质还不全面,第四期全市调考,任尉菡打击巨大。马超在为班上1、2名做语文突破130分的方案时,给他量身制定了高考语文突破120分的方案。
2018年9月开学,马超在为任尉菡制定的《高考语文突破120分方案》中,定了一个他不敢相信的目标:125分。“他说,‘马老师,我考不上125分啊’。我告诉他,不要去考虑行与不行,唯有全力以赴。”
在紧张的高三教学中,马超常常给学生们说,语文综合素质提升,是持久战。
同样,针对有望冲刺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学生,必须坚持既定方案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
努力终有回报。高三“二诊”,任尉菡语文120分,终于上120分,给了他无比的自信。但马超知道,这“120分”,是很易回到原点的,且班级总分第1名的语文133分,在语文一科上,他依旧相差13分,且他的语文综合素质还不够全面,不确定因素太多。
一切担忧,只能藏于马超的内心,他只是不断激励学生们,“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今年高考,任尉菡语文126分,超出预定目标1分,考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虽然今年高考我班的语文最高分130分,但‘126分’这个成绩之于他,已是一个质的飞跃,之于我是一个最大的喜悦!”
随后,在全市组织的巡回演讲中,任尉菡自信地说,“语文的学习,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就是这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语中,马超听到的是他对一个老师彻彻底底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一个老师的自豪。
担教育使命 学榜样前行
新闻推荐
更加有力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以“墨”扬法,大力营造以社会主义核...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