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秋(左)在颁奖现场。 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北京召开
本报讯(闻亚 李劲雨)1月 10 日,从在北京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传来喜讯:由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四川农业大学周小秋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研究凝练的《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是继去年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陈代文主持的《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四川省畜牧科研团队再次获得大奖,同时这也是周小秋团队时隔6年再次获大奖。2013年,由他主持的《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养技术研究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成果同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 年间,建鲤和草鱼,“两条鱼”获奖!
这项成果的重大意义在哪里?周小秋教授介绍,《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这项科技成果,在全国16省市45家企业推广应用,让草鱼的发病率、死亡率、用药成本、氮磷排出分别降低 73%、84%、73%、16%以上。该技术让养殖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16%以上。通过营养调控大幅增强草鱼健康,降低用药量,也就降低了食用鱼体内的药物残留,保障了鱼产品安全,取得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为这项成果,周小秋团队花费了15年的时间。
“草鱼很难养活。”周小秋说,草鱼的肠道、肝脏、肾脏、脾脏、鳃、皮肤等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组成与其它鱼类有较大不同,草鱼的器官组织结构比较脆弱,更容易被破坏而感染疾病。于是,他首先去研究营养物质是否有保证鱼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增强抗病力的作用,即动因的靶向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生病的草鱼有一个共同特点:一旦生病,组织器官的结构完整性和免疫功能都会出现问题,营养与“功能器官包括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无疑为下一步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周小秋按照这个思路,研究出了一系列保证草鱼肠道等功能器官健康和机体健康的营养需要参数。
比起学术上的成功,更让周小秋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应用。他们以“器官健康”和“鱼肉品质”为营养技术目标,研发了一系列保证草鱼等淡水鱼“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的水产专用饲料,并在全国多省推广应用,获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延伸阅读
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由四川省主持和参与完成的项目有25个,其中由四川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有11个,2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闻推荐
理事长单位授牌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记者刘蓉文/图)近日,四川通用航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德阳高新区召开。中国民用...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