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
2020年2月29日星期六
在武汉抗“疫”已过3周,最初肾上腺素分泌极度旺盛的时期已然过去,这段时间生活更趋于正轨,工作流程越来越顺溜,越来越多的病人治愈出院,名字很诗意的叔叔成功脱机拔管,成都的街头又开始堵车。这种时候忍不住会想,什么时候疫情可以结束,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什么时候可以摘掉口罩跟闺蜜逛街吃火锅八卦血拼,什么时候可以依偎在爸爸妈妈身旁撒娇?然而紧跟着一个念头冒出来,竟然有点舍不得这里。这个突然钻出来的念头惊呆了自己,不禁想,究竟是为什么产生了这种“疯狂”的想法?也因此,今天想写写我在这里所怀念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我怀念心无旁骛,专注救人的时光
这段经历,像极了特鲁多的那句形容医疗实践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前线的这些日子,除了吃和睡,生活只有一个主旋律,就是怎么把病人管好。
9天前,一位爷爷病情突然加重,师傅跟我一起进去抢救。一进门,师傅立即接替护士老师给爷爷托起下颌、捏呼吸囊保证爷爷仍然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与此同时嘱托护士老师迅速准备气管插管需要的物资和药品。麻醉小胖几分钟后抵达战场,给药插管一气呵成。插管完成后小胖依然没有离开,帮助我们一同稳定爷爷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保证氧饱和度和血压都达标。通常的理解是,气管插管是高风险操作,因为开放气道可能产生气溶胶增加传染风险。事后微信聊天才知道小胖居然是我大华西2015年毕业的研究生,在这家医院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小胖和师弟一同负责全院白天时间的所有气管插管。我问小胖,你那天插完管咋不走呢?他说:“既然要做就要做好,我怕一个细节不好就会导致大问题。”
我怀念跟一群优秀的人共事
8天前,楼下病房名字很诗意的叔叔呼吸功能恶化,请求紧急支援。师傅派出我们团队3员大将帮助抢救,待呼吸功能稍稳定后转运至我们病房继续救治。这样的病人转运风险极高,评估能不能转、哪种方式转、甚至走哪条路转,都是不能回头的困难选项。这叔叔只有40多岁,瞻前顾后抢救的黄金时间可能就错过了。最终,优秀的师兄小分队把叔叔安然无恙地带回,6天以后他成功撤离了呼吸机。其间治疗的辗转和团队在床旁的守护姑且不论,单是疫情当下能够维持这份自信,坚持救人的初心,该出手时果断出手的担当,如今每每想起来都觉得够吹好久牛,跟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共事着,需要的时候绝不拉稀摆带,不光有勇还有谋。
我怀念“吵吵闹闹”的激情
5天前跟“队宝”老徐“吵架”了。起因是观点不同,对一位婆婆的病理生理和可能的救治手段之间有分歧。因为在意,因为害怕行差踏错,所以就是要据理力争。
其实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比比皆是,与其说是“吵架”,不如说是激烈的“学术讨论”。人体是如此奇妙的细胞组织器官组合,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连接和影响,而且越是危重的病人往往很多个脏器的功能都不正常,并且可能在治疗方向上存在很大矛盾。于是争论开始了,为多给500ml液体还是少给吵吵闹闹,为了是不是肺栓塞吵吵闹闹,为了呼吸机用什么模式吵吵闹闹,甚至为了每天给多少克蛋白,用什么抗生素吵吵闹闹。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培训经历和知识库,擅长的领域不同,自然关注的东西和看问题的角度也有所区别。在争论的过程中,你可能发现自己长期以来固有的认知是错误的,你可能发现居然有个奇怪的人会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好像他是对的,你可能发现你以为你懂的东西还需要看更多的文献和书本来搞透彻……今天下午讨论的病例,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竟然能够从一张片子上大致判断出脑梗塞发生的时间和原因,让我这个神经系统知识薄弱的小白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科普。
这样的讨论和交流,好用好气也好笑。文质彬彬的可能是电视里的假医生,脸红脖子粗扯着嗓子说你凭什么要补液,然后喝着肥宅水点开文献默默从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句子还要赶快截屏给对方看,才是我们日常的交流方式。当你知道这所有的讨论或者争论都是为了病人有一个更妥帖的治疗方式,有一个更好的结局,为了在下一次吵架的时候更加有理有据,所以要继续看书,那么就能够理解为啥讨论结束以后气鼓气胀,觉得老徐不可理喻已经变成炸药包,跟赁叔叔控诉一晚上的我自己,第二天又能跟老徐嬉皮笑脸开玩笑。这种“争吵”,能够自由抒发观点,不受年资和职称限制,挺爽的,哈哈。
我怀念一遍遍推巨石上山的执着
4天前的下午,我们讨论了一例刚刚去世的爷爷的病例。80多岁的高龄,肺炎很严重,最终不治。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已经做了所有该做的事情。但是这场讨论,远远不是流于形式的简单讲述,战友认真地准备了爷爷的整个幻灯片,完整呈现和回顾了治疗的每一个环节。接下来师傅说,他有遗憾,也许,某一个治疗手段,如果再激进一点,是不是结局会不一样?终于忍不住自己也发言,因为我也在纠结他病情变化的那天,是不是我还可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好像永远没有哪一次可以轻轻松松地跟一个人的离开和解。这就好像《西西弗斯的巨石》里说的那个故事,得罪了天神,就只能一遍又一遍把山脚下的巨石推上山顶,却不可避免巨石会再度滚落,于是再滚再落,周而复始。那么医生这个职业,是不是也有许多这样的无奈?因为不断有病人像是那个滚落的巨石,在你的职业生涯里提醒你打击你,让你质疑你自己,你的努力是不是没有意义?可是我也在想,那些推石头的日子里,自己不是也在变化?肌肉难道没有更发达吗?意志难道没有更坚定吗?而且,推石头的时候,看过的日出东方、夕阳西下、斗转星移,又何尝不是意义?
有人说,人间不值得,其实我同意,毕竟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条轨迹线上,不管咋个折腾每个人还是殊途同归,可是正因为人间的“人”和那些牵绊,以及不知道是不是啥时候天神就被感化了,不再让我们的石头滚下来的那份希望,让这个不值得的人间,像极了《小王子》里说的,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藏着一口井呀。
新闻推荐
凌燕乘务示范组组员钟玲“也许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差,四年前我顺利应聘成为东航四川分公司的一名空乘,以前我很喜欢听乘务...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