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云
方言是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标识,是这方人的根脉所系。强化对武汉方言的认识,是易中天一篇“武汉铆起,马屁精滚开”的文章。易先生不赞成喊“武汉加油”。他说,因为武汉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援助。他要叫“武汉铆起”。
“铆起”,是武汉方言,相当于四川人叫的“雄起”。但这两个词有区别,“雄起”没有“铆起”有力度。雄起,似是吼的干口号,是旁边啦啦队干的活。而“铆起”是内生的力量,易先生对“铆起搞”这个方言词一往情深,进一步解释道:“铆”不应是方方写成的子丑寅卯的卯,而应是“铆钉”的“铆”。有人说“铆起搞”,就是不断地搞,不对。不断地搞,在武汉方言中叫“紧搞”。“铆起搞”就是死死地咬住,不依不饶,顽强执着挺住并坚持下去,表现武汉人的生命顽强,坚忍不拔。
“铆起搞”作为武汉方言,于此时此情此景中,武汉人自己给自己鼓劲加油,最有表现力。但这个方言,不单武汉使用,在川东北的方言中同样使用,意思也相同。“铆起搞”中的“铆”,我认为也可用“毛”,川东北方言除“毛起搞”外,还有“莫把我惹毛了”“我要给你毛起”等,说“毛”,就有一股狠劲。以动物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狗,要跳起来咬人时,颈项上的毛就要竖起,毛起;鸡也一样,斗殴时,脖子硬起,毛挺举,也是毛起。让人感受到鼓胀的喷薄力量。
关注到武汉方言与川东北方言有联系,是源于“学习强国”。短视频中一个叫陆鸣的曲艺名家在话武汉方言,说到的第一个方言词“靸鞋子(sǎ hái zi)”,即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靸鞋子就是穿鞋子。例:“穿西装,打领带,还靸个拖鞋,宝气。”我们这儿不是也这样说吗,后来看得多了,居然发现与武汉相同的经典方言不少,比如:
难(劳)为(劳慰)——谢谢。
茅厕(si)——厕所。
板命——胡乱动弹,挣扎。
揞(ǎn)倒——本义指掩藏。指掌握分寸,控制程度。例:“你说话揞倒点,莫伤人。”
相因——不应得的利益(便宜)。例:“莫光想占别个的相因,占多了是要吃大亏的。”
遭孽——可怜。
跍(kū)倒——蹲着。例:“驾船的人喜欢跍倒吃饭。”
跶倒——摔倒。例:“下雨天走路小心点,莫跶倒了哈。”
架式——开始;动手;做好准备。例:“菜上齐了,人到齐了,来,我们架式。”
檐老鼠——蝙蝠。
糟鄙——用讽刺的语言糟践、鄙薄、挖苦他人。例:“你随便糟鄙别个,哪天你也被别个糟鄙的。”
笤帚——扫帚、扫把。
条子——身材。
劳资——老子。
硬肘——硬朗、结实;有骨气、坚强、不屈;可靠;势力强、路子广;关系铁、交情深等。例:“这次考试公平,不在于有什么背景,关系硬肘,全凭实力。”
下(ha)数——手段;厉害;功夫。例:“我不露两手,你是不晓得我的下数的。”
抻敨(chēn tǒu):武汉人把平整、齐全、漂亮、宽裕、舒畅、公正等叫“抻敨”。例:“肖二娃不光外表抻敨,做人也抻敨。”
默倒:以为、自认为;憧憬、寻思、揣摩。例:“来试下,你默倒老子怕你!”
凑个脚——一般打麻将缺一个人。
男将——男性。例:“亏你还是个男将,跟个女人去闹。”
苕头日脑——很笨。
滋(ci)——擦。例:“把这个脏的地方滋一下。”
……
这里仅列举了川鄂两地部分相同方言,当然不同方言还有大多数,见识相同的部分方言词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似觉“他乡遇故知”。
楚天之下,楚文化是区域代表性文化,惟鄂西的恩施是个另类,它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文化的方言与巴文化区域的川东北和重庆近似,这完全顺理成章。但武汉与川东北相隔千山万水,方言这种小范围流行的语言,能够像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确实令人新奇。
究其原因,有论者认为是因为移民。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历史上称为湖广填四川。移民后,四川的原住民只占全部人口的三成,主体已经是湖广人。
人从湖广来,应该是语音与方言随人走呀,为什么武汉话与蜀语又不同呢?原因是当时的四川话属西南官话,而湖广人讲的是江淮官话,人入四川,湖广话慢慢带到四川话的路上了,成了今天各种腔调的川语川音,看来还是本土文化强大,人再多,毕竟是新来的。外来文化不自觉地要去主动融入。
这么一分析,我觉得有道理。认了。
新闻推荐
暖风微醺,百花怒放,草木返青,呈现无限生机。昨日,四川全省上下,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说...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