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鬣羚。(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龙婷婷 本报记者 寇敏芳
近日,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熊猫大道上,道路养护员谭友铅偶遇大熊猫宝宝。谭友铅回忆,当时保护区刚下过一场雪,他骑上三轮车,准备返回道班房休息,就远远看见一只动物从树丛里蹦上了公路,“动作有些憨憨的,黑白色圆滚滚的。”谭友铅十分惊喜,“这不就是大熊猫嘛。”
谭友铅近距离观察,发现这是只大熊猫宝宝。大熊猫宝宝也发现了他,便向前跑了起来。跟着跑了300米左右,谭友铅与恰好来巡查公路的工作人员一起,把大熊猫引向山林。“怕它在公路上逗留遇到危险,所以想办法追上它,让它回山林里。”这一过程也被谭友铅用手机记录下来。
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段兆刚推测,“这是一只亚成体大熊猫,大约一岁半。其步伐敏捷、动作灵活,排除生病求助的可能。”
无独有偶,2月21日下午3点左右,村民周帅在卧龙保护区内看见河对岸一只大熊猫在悠闲散步。
段兆刚推测,这只大熊猫也是下山“溜达”的。“以往大熊猫都是因为生病和老年个体求助才会进入人类活动区。”段兆刚说,但从视频看,大熊猫行为正常、体态健康,可能是到山下低海拔区域寻找食物的。
受疫情影响,卧龙保护区内的车辆和行人明显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减少了,野生动物自然而然地扩大了活动半径和空间。
“这一个多月来,公路及周边的野生动物明显比原来多了。几乎每天都能碰见,有时一天碰见好几种。雪地上也经常有动物脚印。”道路养护员王家福发现了这一现象。
据保护区内多名道路养护员反映,疫情防控期间,道路及周边野生动物出没频率远高于平常,扭角羚、中华鬣羚、斑羚、小熊猫、豹猫等野生动物纷纷下山“走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召怡成都考古又有重大发现!3月11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宣布,近期刚发掘完毕一项重大考古成果——琉璃厂五...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