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达县地区制药厂宣传队合影
吃五谷生百病。人的一生中谁都免不了要生病,凡是生病就得问医服药。因为我脾胃不太好,经常胃痛食欲不振,加之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故长期服药。过去,我每次去药店买药都要先看看生产厂家,专买达县地区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这不是我本土观念太强,只相信本地产品,而不信任外地生产的中成药,是因为我曾在该厂工作了六年多,对厂里的药品生产非常了解。厂里每生产一个品种,首先必须按照各类药材的炮制方法,精挑细选,加工炮制,然后严格按中华药典配方,配制粉碎经多道工序制成成品药上市。
1970年,我结束了四年多的军旅生活退伍回到大竹老家。时年正是文革中期,我回家不久就被公社革委会抽调到公社清查办公室搞内查外调。八月中旬,正值大春收割季节,粮站也开始征收稻谷了。收购点少,收购人员也少,于是我又被抽调到粮站“帮征”。十月,达县地区商业系统招工,我又被招到了地区商业系统。当时地区商业局(地县一起)下属有蔬菜饮食服务公司、糖业烟酒公司、百货五金公司、石油煤建公司、土产日杂公司、棉麻农资公司,医药公司和储运公司(统称八大公司)以及冷冻厂和制药厂。我被分到制药厂。
达县地区制药厂,牌子还很响,在我想像中一个地区级的厂子不会太小,不说有多阔气的厂房至少有生产车间和工人宿舍。当药厂政工组魏传华领着我们4个“老转”(当时地方把退伍和转业军人统称为老转)途经大众旅馆旁沿着坑洼不平的二马路来到地党校对面的药厂门前时,看到药厂与党校大门之间有一条小水沟,沟旁的空坝里堆满了竹筐装着各种规格的药瓶。一排极不规则的旧式木斗民房前,有青砖砌成四方形约两米高的两个砖柱,右边砖柱上挂着“达县地区制药厂革命委员会”——呵!这难道就是想像中的地区制药厂?
一进厂门,一侧是约30平方米的敞坝煤坪,一侧是建粬炕房,煤坪前是一间约10平方米的宿舍,是中药保管员孙福康夫妇的卧室,卧室的隔壁是厨房(职工食堂),两间七柱木架房没有隔墙仅有几根木柱支撑“鸽笼”(用竹笆折搭建的工人宿舍),楼下堆码着各种原药材。老魏把我们领到办公室报到,梁先贵副主任接待了我们。我们4人主动汇报了参军和退伍的情况,汇报完后,梁先贵介绍了药厂的建厂和发展情况:药厂系1960年由各药房抽调孙福康、邓兴培、向忠灵、陶节安、谢履政等几位老药师并招收了10多名13—16岁的待业青年组成的医药公司的“中药加工部”,随着市场和人民生活需要,逐步扩大。于1965年改为公司制药厂,由朱瑛任厂长。1968年文革中提出抓革命促生产,成立革委会,原公司制药厂更名为“达县地区制药厂”隶属地区商业局领导。调李忠荣任厂革委会主任,梁先贵任厂革委会副主任。先后从平昌,大竹,达县招收退转军人和部分返城知青,并从冷冻厂转调进厂工人达70多人。有粉碎、建粬、蜜丸、酊水、粉剂、机修六个车间。梁先贵介绍完后就开始给我们分工了,孙运儒,谢维山到蜜丸车间,陈书华到机修车间,我被分到酊水车间,并叫我们当天不忙上班,请老黄安排一下住处。住宿难啊,没地方安啦!他们三人各安排了一个“鸽笼”去挤,我是安排得最好的——与黄毅同住一个不满10平方米的宿舍,两张木床成L形摆起再加一张书桌,两人进出都得侧着身子过。
黄毅把我领到酊水车间,这个车间约有30多平方米的一个房间,一个平台上面摆满了25毫升的紫色药瓶,旁边木架上放着一口大瓦缸,里面装着已配好的紫药水。酊水车间就是生产红汞、碘酊和紫药水,俗称三水车间。车间有10多个人,也称班(学的部队编制),班长是王晋蓉,约26岁,他们正在早读。文革期间每天上班前的天天读是雷打不动的。我们去后,黄毅把我介绍给班长说:“这是新来的老凌,希多帮助。”“好,欢迎欢迎!这工作简单一看就会。”王班长高兴地答道。就这样我便跟着大家一起扭瓶盖、贴标签、装箱打包,再由医药公司派搬运自行运到公司。
71年初,酊水车间改为糖浆车间,除原生产品种不变外又增加了“小儿止咳糖浆”“舒肺咳糖浆”等几个品种。三月初我被抽调到政工组协助老魏,主要是抓学习宣传、安排职工学习内容、收集好人好事、编排板、墙报等。粉剂车间分包“小儿安”和“头痛粉”,平常每人每天只能分装10盒左右,而青年女工张波有天分装了15盒。据此,我结合厂里其他一些好人好事写了一篇报道稿,除板墙报用外,寄到了达县有线广播站和《通川报》,广播站连播三天,《通川报》也用了,对厂里职工促动很大,工作干劲一下起来真不得了哇!你追我赶,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忘我劳动,下班时间到了没人下班,吃饭时间到了,拉无数次铃没人去吃饭,谁都不愿落后,生产数量质量大大提高。当年生产总值由原10多万元,猛增至50多万元,连翻数倍,受到主管局的表彰,被地区评为“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厂子虽小,职工不多,生产的中成药货真价实,疗效好,畅销省内外。
制药厂生产加工的多数是中成药,而中医药是中国流传下来的瑰宝,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达县地区制药厂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于1994年3月与四川省天府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地奥集团合并,技术力量增强,生产能力加大,成为全国重点中成药厂。而那段在制药厂工作生活的时光则成为我一生中最为难忘的记忆!
新闻推荐
四川省2019年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报告出炉!3月15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四川省消委会发布了《四川省2019年度消费者满意度...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