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后疫情时代,科创区坚持就业优先,多向发力,通过实施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找准稳就业的着力点,打出组合拳,以精准、精细的公共就业服务,为稳就业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全区就业大局稳定。
□蒋琳琳王波蒋华
稳就业主动兑现“送政策”
企业稳,则就业稳。为保障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科创区把落实稳就业政策放在首位,将中央和省、市出台的疫情期间面向企业的扶持政策,按财税金融扶持、援企稳岗保障、企业减负增效等方向进行分类,并对疫情期间的援企稳岗政策进行了细致梳理,汇总整理出科创区援企稳岗20余项“硬核”举措,精炼出“减、免、稳、补、调、省”援企稳岗“六字真经”,涵盖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
为扩大知晓面和覆盖率,科创区将整理出的政策、经办流程、咨询电话等内容制作成1000余份“明白卡”、宣传海报、《政策服务指南》、政策汇编手册等,发放到企业,并利用微服驿站、微信公众号、QQ企业服务群等多种线上渠道,线上线下进行全覆盖宣传。
同时成立政策宣讲小组,一方面深入到企业进行政策宣讲,针对企业最关心的援企稳岗补助申报和“招工难”等问题,细致解答;另一方面录制真人秀视频以你问我答的形式进行政策解读,变以往“人找政策、企业找补贴”为“政策找人、补贴找企业”,确保了政策及时落地。
截至4月底,科创区共受理102家企业延、缓缴费,共计331.09万元;落实94家企业稳岗补贴,发放补贴资金38万余元,申报暂时经营困难企业补贴10家,涉及金额100万余元;为985家企业落实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减收69.48万元。按最低标准测算,预计将为区内参保的1008家企业减免社保(养老、失业、工伤)、医保费共计3000余万元,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有力促进了企业稳岗,保障就业。
强培训量体裁衣“送技能”
近日,科创区2020年首期“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产教融合东辰基地开班。在科创区的组织下,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美学院对绵阳六度水芝美美容服务有限公司新入职和转岗的员工进行了专业的技能培训。这是科创区为企业量体裁衣“送技能”的一个缩影。
职业培训不停歇,技能提升不断线。科创区通过开展线上培训,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精心组织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企业用工和就业者求职需求。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18日,科创区首期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专班就已经开班。这次培训由科创区联合鼎利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对区内博瑞星云公司的27名职工进行电子类、计算机类课程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应用技术、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JAVA面向对象编程等。四川博瑞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晓辉感慨道:“这次线上职业培训非常及时,也很有针对性,为我们能顺利复工复产起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为全力援企稳岗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科创区依托线上培训,为博瑞星云、互惠软件、长兴建设、风帆、九洲技师学院等企业分别针对性地开展了软件培训、人员管理、建筑培训、人才招聘、职业教育等方面线上培训。同时联合开办“疫情期间线上门诊和线上微课堂”活动,为求职者和企业开展政策咨询、员工心理辅导、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服务。并针对性的开设了6期线上微课堂为求职者及复工企业在疫情期间充电助力。截至目前,该区共为6家企业开展线上培训977人次,拨付补贴资金40余万元,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9人次,涉及资金7万余元。
搭平台精准匹配“送岗位”
受年初疫情影响,检察院、法院等单位招人难。得知这一情况,科创区劳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并将信息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精准发送到求职者手中,很快就招聘到合适的人员。目前,科创区劳保中心搭建精准服务平台,为20余人匹配到检察院、法院、银行等单位担任书记员、银行职员。
针对疫情期间岗位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突出矛盾,科创区举办“春风送岗”线上专场招聘会4场,收集用工企业120余家,涉及岗位3000余个,签订就业意向或达成用工协议500余人。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城人力资源产业园作用,举办“用工企业春季联合线上招聘大会”2场,收集用工企业1000余家,吸引求职者3000余人;通过“用工企业春季联合线上招聘大会”小程序参会企业154家,求职者487人,发布岗位776个,岗位需求人数高达11209余人,为参会求职者实时匹配岗位4384次。
同时,该区通过社区网格入户走访核实,充分摸排全区群众就业情况,建立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动态监测库,对辖区内10名实现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按季度进行跟踪服务,对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预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0个,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安达福)近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值守“政风行风热线”,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一市民咨询:对自主就业的退役...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