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为,婆婆与公公之间是没有爱情的。
公公一表人才,高考成绩过了空军飞行员的线,体检时发现胸口上有一小块白斑,就此与飞行员擦肩而过,阴差阳错进了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有正儿八经的工作。
婆婆只读了高小,女红不精,不会煮饭。她比公公小七八岁,当时说媒的有好几起,但她怀着对大学生的由衷向往和无比热爱,答应了家庭贫困的公公。
公公在外地工作,鲜少和婆婆长期相处。公公调回老家,最小的孩子都八岁了。公公书卷气息浓,为人处事机械,不知变通。倘若有人来检查工作,来人是股长,他就让股长接待,不会亲自作陪。曾有其他单位领导找他商量安排后人工作事宜,商量你儿子安排在我单位,我儿子安排到你单位。公公拒绝得干干净净。修了住宿楼,身为领导的公公先满足职工,自己挤在小单间里。
婆婆生气就唠叨,典型的家庭妇女。公公岂能被女人的口水淹没?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什么“鼠目寸光"“没见识"“煮你的饭,别管男人的事"之类。婆婆逆来顺受,从没还过嘴。
我到这个家时,公公的脾气依然挺大,对婆婆就像对下属,习惯性地发号施令。稍不如意就恶言相向。婆婆背地里总是以泪洗面,却还对我说:“他是个好人,从不打人,对后人也是百般的好。"
家里事无巨细,全靠婆婆一双手。而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已退休公公的饮食起居。
散步,婆婆要拉着公公;走亲戚,婆婆说等把衣服洗了,公公就赌气不去。婆婆挺没骨气,才受了气,转过脸来对着公公也是和和气气。
我觉得,公公是看不起婆婆的。每日看新闻联播,婆婆插嘴,公公骂:“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懂什么!"鼻间嗤以冷笑。公公住底楼,楼上一老头来放东西,婆婆笑脸相迎。公公怒骂:“蠢婆娘,笑什么笑,迫不及待想等我死啊!"那一次,婆婆尤其伤心,一辈子听了不少重话,可这次婆婆心里难受。婆婆眼睛通红,说不想将就了。
彼时,公公有三高、II型糖尿病并发症、肾病综合症,时常住院。婆婆刚说不想将就,公公又住进医院。婆婆衣不解带侍候,却为芝麻小事被公公斥骂,比如婆婆向医生打听病情,公公说她“球经不懂,在医生面前开黄腔"。婆婆听着,讪讪地笑。
婆婆笔记离不开公公的饮食:吃多少东西、吃什么药、解几次手……密密麻麻,记了好些本。我翻看时,婆婆说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渐渐的,公公识人模糊,重复问相同的问题,只喝得下牛奶。一次,他见到我,说:“英啊,你病好了?"英是婆婆的闺名。婆婆抹着眼,答“好了"。婆婆1973年得了肺结核,公公借了半年的工资寄回来,去食堂总是最后一个。公公记挂着婆婆的病。
公公又问:“英啊,你腿好了?"婆婆声音哽咽,答“好了"。婆婆有一年被拖拉机撞伤了腿,公公急急寄钱回家。
糊涂的公公整夜整夜折腾,骂婆婆的时候居多。一会儿要抠背、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躺下、一会儿要起来……婆婆和儿子联合侍候,弄得全家倦怠。一天,婆婆温了牛奶,插着吸管,扶着公公,好言让他喝。不知道哪河水发了,公公一把摊开婆婆,婆婆一个趔趄,牛奶倒了一床。
婆婆默默收拾床铺。公公眼里有了愧意,难得的温柔:“英啊,这一辈子,辛苦你了,我谢谢你!我脾气不好,你不要生我的气。"
那个时候的公公是清醒的,也或许是糊涂的,他这一辈子,都没有说过感谢婆婆的话。婆婆眼含泪花。
公公走后,帮婆婆收拾屋子,我看到她的记事本。最后一条字迹歪歪扭扭:他走了,到那边去了。我,怎么办?
那一刻,我泪如泉涌。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伟杨尚伦杜佩聪)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一位“奇怪”的病人,在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康复出院回...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