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100》马未都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罐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元代青花鱼藻纹罐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近日,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历经两年研究创作的重磅新书《国宝100》在线上隆重首发。书中以马未都精挑细选的100件中华文明瑰宝为主线,以100件国宝、100个故事,讲述中国历史的魅力。这套书不仅讲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还讲述了马未都在收藏圈的各种趣闻,使得这套书既有高深知识又有接地气的趣事,着实有料有趣。
讲国宝是为了换种方式看历史
为什么要讲国宝故事?
马未都说,讲国宝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述历史,通过国宝来讲述历史,是了解历史的一种特殊方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代王朝的更迭,流传下来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这些奇珍异宝凝聚了一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审美、生活故事与人文精神。所以,从某种层面而言,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全部,文物本身便是故事的起源,亦是走向未来的载体。因此,了解国宝背后故事的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你只有清楚国宝的文化根源在哪儿,才能知道今天的我们来自何处。”
马未都讲述国宝,并不是作为文献资料而写作,而是将自己与国宝的故事写了进去,而且还丰富了周边的知识。比如书中讲述的出土自汉武帝茂陵的西汉金马,通过讲述金马的来历和西汉时期的工艺水平,转而提到了现在金马的存放地——日本滋贺县美秀博物馆。这座马未都最喜欢的博物馆出自建筑大师贝聿铭之手,通往博物馆有条单独的通道,当你从停车场下来时才会发现,这座藏有西汉金马的博物馆有多么漂亮。马未都通过他个人的经验梳理围绕着国宝文物周边各种庞杂的知识,为读者和国宝之间打开新的天地。
历时2年多,跨越几千年
《国宝100》中这100件国宝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国宝都极具代表性,类别涉及青铜、陶瓷、玉器、漆器、家具、书法、碑帖、绘画等多个门类,时间从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几千年。它们有的得到无数赞誉,被国内精心收藏,有的在历史变故中辗转定居异国他乡。
马未都力图详细讲述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深挖这些国宝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单是把这100件国宝的相关资料整理出来就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国宝100》前后耗时2年多的时间,先是推出音频,继而推出视频,此次又以图书的形式呈现,马未都说:图书具有视频和音频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呈现在书里的文字更严谨,同时书里还配有大量插图,有所讲国宝的清晰照片,也有与之相关文物的图片、历史图片、博物馆照片及关键人物的照片等,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认识。
100件国宝,构成了一幅中国文物的历史画卷。
了解国宝,了解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珍贵文物数不胜数,马未都书中提到的100件文物,遴选标准是怎样的?
考虑到中国文物的丰富性,青铜、陶瓷、玉器、书画、竹木牙角器等等,马未都都有所选择,那么标准呢,则是它代表这一领域比较尖端的水平。他没有选择任何私人手中收藏的,都是选博物馆收藏的。
马未都书中讲的国宝跟别人讲国宝有所不同的是,他讲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是他的团队一起努力去重新整理的。他说,“我也听到了很多国宝故事,那些都是书本上看来的,是从书本到书本。我们是从书本到个人的表达。我在文物领域待了一辈子,对文物领域都比较熟知,所以我的表达相对来说更加个性化、生活化。”
读者了解国宝故事,首先要知道国宝生存的一个道理,其次要知道国宝生存的那个时代的艺术成就。马未都说,如果把100件国宝的故事都听完了以后,你会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个了解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都是重要的修养。
《国宝100》出版后,马未都在疫情期间一直在写唐诗宋词解析的书,计划唐代三本,宋代两本。他说,那是我们的另一份儿国宝“唐诗宋词”,是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唐诗宋词。
(孙珺)
新闻推荐
在四川攀枝花市东区九附六菜市场,有一位时尚的卖菜大叔,每天生意好到爆,大叔名叫王美成。今年50岁的他卖菜6年多,大家都称他...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