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家书百镒轻。连日来,四川日报全媒体举办的“一封家书陪你过年”征集活动激荡起不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从纸笔到网络,虽然当下承载家书内容的方式发生了巨变,但充溢于字里行间的亲情依旧不变。
通过“一封家书陪你过年”活动搭建起的平台,知名文艺评论家、辞赋家何开四一直关注着来自世界各地网友投稿的家书。其中,不少家书的内容勾起何开四的回忆。今年76岁的何开四第一次提笔写家书还是在18岁读大学之时,彼时的他远离四川老家在北京大学求学。“我写给在泸州师范教书的父亲。内容除了个人情况、向家里问安外,还会和父亲探讨图书馆学、目录学这些专业知识……”
从1980年开始,何开四的父亲何白李每月都会给在异地的4个孩子用毛笔手书家信。累计30余万字的家书,通过何父凝于笔端的道德修养与人格风范,深深地影响着何氏后代的人生。
“即便到了今日,翻看历史中的名人家书,仍能穿越时间的维度感知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何开四认为,在通信手段愈发先进的当下,家书依然是人们表露心绪时不可缺少的方式。“家书的过去是‘笔谈’,现在是‘网谈’。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微信群,但这种交流是即时、碎片化的,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反而淡化了。但是,只要把情感和思想加以深入,家书就一定会通过新的形式获得新生!”
新闻推荐
莫言著浙江文艺出版社“莫言散文全编”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散文作品的首次大规模、完整编选集结,收入莫言...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