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阚莹莹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各界关于种业的讨论十分热烈。四川作为种质资源大省,在这次省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对四川如何保护和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提出了建议。
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省人大代表,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认为,四川种质资源利用成效显著,种质资源对四川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四川及西南地区农业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利于推动现代种业育种创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为此,杨武云代表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以“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项目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四川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工作,根据资源区域性特点,尽快构建以库、圃、场、保护区(点)和水产资源流域为核心的四川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系统,并将资源库(圃、场)年度正常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升四川省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设立四川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发掘利用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是基础性、长期性、公益性和国家战略性研究领域,为进一步推动种质资源研究协同攻关,设立四川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发掘利用重大科技攻关专项,长期稳定足额资助种质资源保护、优异基因发掘和突破性育种材料创新与利用工作,突破种子卡脖子关键技术和资源瓶颈,支撑四川省种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最后,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及附属设施设备用地保障。相关地方政府应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根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特殊性,给与特殊的政策支持,加强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政策扶持,合理安排、科学设置新建、改扩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用地。
构建资源保护和信息化服务平台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刘智慧认为,应加快构建四川省现代种业多样性基因资源保护和信息化服务平台。
“基因资源又称种质资源,是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和前置条件。目前,国内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已建立了相应的省级种质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刘智慧代表说,作为中国第二大农作物资源大省,四川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省内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上,存在人员转向、资源散失、无人坚守等尴尬局面。甚至出现了一些10至20年前的主推品种及其亲本断种的现象,而新育成品种普遍呈现杂优模式单一,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等问题。
为此,刘智慧代表建议加快构建四川省现代种业多样性基因资源保护和信息化服务平台。
该平台首先可保存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情况“家底”,从而使分散、封闭式保存在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个人的基因资源注册成可供迅速查询的公共共享的种质资源信息。
其次,可为四川种业企业、农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开展商业化育种、基因发掘研究、种质创新创制提供资源材料与相关信息。
第三,依靠平台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引进扩充国内外优异基因资源。同时,平台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作物发展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新闻推荐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夏菲妮人大代表,短短四个字,却有千钧分量。他们凝聚着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承载着积极建言献策、反映...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