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午,烈日当头,简单吃过午饭后,大英县玉峰镇得鱼沟村村民曾治兵一头“扎”进地里,一株一株地查看油牡丹苗子的长势。“流转了50亩地,一大半都栽上了油牡丹,开花的时节可好看了。”曾治兵抹了抹额头的汗水说。
2017年11月,在外打工多年的曾治兵回到家乡搞起了乡村旅游。随着基地渐渐成型,他从一开始的“单打独斗”,到如今多了很多“同行者”。村支书王洪林对此深有感触:“村民们看到曾治兵搞得起劲儿,多数村民表达了参与意愿,没想到,一只‘归雁\’带起了全村返乡创业潮潮。”
“家乡条件好了,我想回乡种地。”
站在基地最高处,曾治兵兴奋地描述着他的发展规划:“那一片种的樱桃树、杏树、李树;那一块儿是油牡丹,上面搭的架子是要套种瓜蒌;那边是鸡舍,等到土地平整好,就把鸡放出来跑……”
2016年12月,42岁的曾治兵还在广东从事运输行业的工作。某一天,村里微信群的一条消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村上想发展旅游,我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一拍即合。”在得知曾治兵的想法后,王洪林多次和他联系,将相关的扶持政策给曾治兵讲了个透。
“2016年我们村脱贫摘帽了,道路、水利已经完善,基础条件好了,村里就开始招引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发展。”王洪林介绍,除了曾治兵之外,当时还有几个年轻人回家乡搞小规模养殖业。
2017年,曾治兵一边流转撂荒地,并请人开垦好,一边抽空在广东周边地区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先进经验。直到去年11月,他才正式回到家乡。
“有好的项目,我们都愿意回来。”
曾治兵回来创业,让村民们又好奇又期待:“想看看他到底能弄出个什么名堂来。”
2月15日,春节期间,村里外出打工的村民们基本都回到了家,大家聚在一起,来到曾治兵的基地,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看怎么能把“这把火”烧得更旺。
“目前已经有民宿饭馆了,正在修建,这是第一批加入我的村民。”在曾治兵背后,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已基本成型,工人们正顶着日头在房顶进行最后修缮。
2017年11月,曾治兵找到同村的向远国几兄弟,开门见山地谈起他想在基地里配套民宿和餐厅的想法。向远国几兄弟一下子就敲定:“要加入,有了好的项目,我们都愿意回家。”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们从“观望”变得“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村民已经和曾治兵谈好了合作,准备回到得鱼沟村。
“乡村振兴”给了我返乡创业的底气
“乡村振兴战略让我心里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了。”对于曾治兵这样的“归雁”来说,乡村振兴战略让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2017年3月,村两委组织曾治兵等几个返乡创业者到大英县周边学习考察。“不能‘闭门造车\’,虽然走得不远,但还是要坚持带村民走出去看看,今年也正在计划选择考察的地方。”王洪林说,为了支持这一批返乡创业的村民,镇上、村上当起了“创业管家”,尽力提供最优的创业环境。一边从地里起身,曾治兵一边笑着说:“今年争取尽早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多学习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把地里的庄稼看好,争取明年能够正式开业,让更多人看到咱们得鱼沟村的美景。”(全媒体记者李佳雯)
新闻推荐
国土“卫士”捍卫群众利益 记大英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长王祥宇
开栏语近年来,大英国土资源工作改革创新务实重行,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稳增长。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国土人的无私奉献,他们默默书写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即日起,大英县国土资源局联合本报推出《寻找最...
大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