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圆满落幕
9月20日,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承办的四川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大赛在成都落下帷幕。
大赛既展示了四川省 “曲杂木皮”出精品出人才的新气象,丰富多彩的参赛节目也让大赛变身惠民大舞台:全部4场比赛和大赛闭幕式颁奖晚会暨惠民演出,均以惠民票价全程向观众开放,吸引了数千市民观看。
大赛搭平台促进四川省“曲杂木皮”新发展
本次大赛历时近4个月,共收到来自全省各地近20个市州和省直院团、高校报送的作品70个。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有48个节目进入决赛。
在评委们看来,此次比赛体现出四川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艺术的几个多样化。
一是品种多样化。大赛收到的70个参赛作品中,包括了曲艺、杂技、木偶、皮影、魔术等形式多样的作品。其中,仅是曲艺类就涵盖了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荷叶、金钱板、谐剧等近10个曲种。
二是题材多样化。在众多参赛节目中,既有传统经典节目,又有更多的紧贴时代、深入生活、贴近百姓的现实主义题材的节目。
三是形式多样化。许多节目在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结合现代舞美和其他表演样式,呈现出艺术品种新的发展态势。“四川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是近十年来四川省首次专门举办以曲艺、杂技、木偶、皮影艺术为主题的省级专业赛事。”大赛的主办方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窦维平表示,此次大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全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和激励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推动四川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大赛做舞台“曲杂木皮”出精品出人才
让人欣喜的是,在大赛的舞台上,的确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和青年人才。
48个进入决赛的节目中,涌现出一大批继承传统文化优质基因、展现传统舞台艺术魅力的经典节目。其中,不仅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扬琴、四川金钱板、四川清音的经典曲目选段《凤求凰》、《陈姑赶潘》、《四川清音齐唱》,也有四川省杂技艺术强项——高空杂技《遂宁小子—高椅》和柔术《扛定车》,以及传承了数十年的皮影经典剧目《飞天》片段与《鹤与龟》,让人们在领略和感叹技艺精妙绝伦的同时,也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意义与价值所在。
另一方面,大赛也涌现出一批大胆开拓,颇具当代审美意识与创作理念的精品佳作,成为了本次比赛的亮点。
三人评书《人之初》结合小品谐剧元素,在节目的互动性与综合表现力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曲艺类的《承诺的力量》、《天使的眼睛》、《秋江》融合话剧和戏曲表演,让观赏性大大增强;而近几年来在全国都较有影响的大木偶《千里共婵娟》重新进行了编排与调度,让人耳目一新;杂技《捷克棒》、《“帽”似青春》、《迷彩宝贝》以及木偶《熊猫咪咪》等作品,融入了街头时尚的嘻哈元素,充满青春气息,深受小朋友和年轻人的喜爱,无形延展了传统舞台艺术的受众群体,对于曲、杂、木、皮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值得欣喜的是,在本次大赛中许多参赛剧目的表演团队构成以中青年演员为主,如获得新人奖、表演奖的杂技《高拐倒立》、《飞天柔术》、木偶《人偶情韵》、谐剧《酒壮英雄胆》、《武大郎上岗》、四川清音《断桥》的演员,许多都是首次参加大型赛事。艺术人才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让“青黄不接”的状况得到改善。
大赛为起点再创“曲杂木皮”新辉煌
2004年,四川省举办了一场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涌现并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曲艺、杂技、木偶、皮影作品,在舞台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牡丹奖、金小丑奖……在国内外的大赛中,四川曲艺、杂技频频捧回最高奖项。遂宁杂技《青花瓷》不但在首都舞台常驻演出受到广泛好评,还登上了“2015央视羊年春晚”舞台,并被票选为“观众最喜爱的节目”第六名……在商业文化泛滥的当下,四川的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文艺工作者,依旧默默耕耘在舞台艺术创作的第一线,以传统文化积淀为基石,以守护百姓精神家园为己任,为夯实文化高原、攀登文化高峰作出努力与贡献。
时隔10多年,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再次举行,又一次展示了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的最高技艺水平。“比赛虽落下帷幕,但是我们肩负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更加神圣而光荣,繁荣发展四川文艺事业的步伐更加清晰而坚定。”窦维平表示,“应该以本次比赛为新起点、新契机,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曲艺、杂技、木偶、皮影艺术精品,为四川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陈咏韵 郝爽/文鲜 耀/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钱晞)10月21日是九九重阳节,来自全川的600余名老人欢聚成都彭州,共庆四川省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闭幕。近年来,四川省老年人掀起健身热,全省老年体育组织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已基本形成...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