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顺利闭幕,残疾人运动员们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激烈比赛的背后,有着成都市体育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他们的努力为赛事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们无疑也是本届残运会暨特奥会的幕后功臣。
本届赛事是残运会和特奥会首次合并举办,时间紧、任务重,对此前从未承办过全国综合性体育大赛的成都而言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作为很多事项具体执行机构的成都市体育局付出了很大努力。据介绍,体育部门主要负责赛事前期筹备工作,这些工作非常繁琐而又细致,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造成重大影响,而这些工作也是确保赛事顺利进行的基础。
首先是比赛场馆和场地设施改造。本届残运会比赛场地分为三类,大专院校体育场馆、体育局直属场馆及社会营业性场馆。几乎所有场馆都涉及无障碍改造,部分场馆如电子科大游泳馆还需增设电子计时设备,资金、人员占用非常大。市体育局除了做好协调工作,督促其配合设施改造外,还专门从体彩公益金中拨出1000万元投入筹备工作。
其次,体育部门必须协调好残运会、特奥会所用比赛器材,这项工作也相当繁琐。残运会比赛所用器材很多都是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特殊情况专门设计的,使用并不普遍,也很难找到。为此,体育部门采用了购买、租赁和借用等三种方式,能买到的就买,买不到就从专业机构租,租不到的就通过各种关系从其他市或院校借用。例如硬地滚球项目所需器材在国内根本没有生产,最终还是通过一位经常参加国外赛事的裁判,从他那里借到了比赛器材。
第三项重要工作是残运会前的运动员医学分级。之前历届残运会,这项工作从未交给市级体育部门完成。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市体育工作者提前3个月就开始筹备,咨询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由于咨询的问题太多、太细,最后问得专家们都不胜其烦了。就是凭着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成都市很好地完成了正赛阶段1283名运动员的医学分级工作,没有出现一例失误。
第四项工作是针对成都本土裁判员的培训。残运会、特奥会虽然有中残联派出的专业裁判员执法,但绝大多数工作仍然要由本地裁判员完成,为此就必须进行大量的专门培训。成都的裁判员培训工作实际上进行了两次,一次是8月初的统一培训和考试,第二次是开赛前由中残联派出高级裁判再进行强化培训,以确保竞赛工作不出错。据了解,在6月进行的特奥会比赛中,成都赛区是唯一保持零投诉的赛区。自正赛开始至今,成都赛区也没有出现一例因裁判争议引起的投诉,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长达数月的筹备工作中,体育部门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例如田径设施改造,裁判长赛前临时提出要增设风速测量仪,而成都并没有现成的设备,工作人员立即开车前往先期举办过田径赛事的遂宁,借到测量仪后连夜赶回,在第二天天亮前全部安装调试完毕;马拉松比赛为确保轮椅选手安全,对赛道平整度要求极高,赛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测。工作人员几乎是一米一米地检查赛道,对全程300多个窨井盖都进行了专门处理,每一米赛道上都有他们流下的汗水。可以说,残运会暨特奥会能成功举办,与成都体育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闪亮的金牌上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本版稿件由记者 肖竹 陈浩 采写
新闻推荐
12月3日下午,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民兵黎志正在倒碑垭村3社为村民宣讲十八大精神。连日来,遂宁军分区组织并培训560名民兵,统一佩戴“十八大精神宣讲员”标识牌,深入乡村宣讲十八大精神。特约通讯员钟...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