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飒
去年央视春晚上,高难度的顶碗表演《青花瓷》震惊世人,也让这个在外地驻演近30年的遂宁市杂技团重回家乡人的视野。为了让这个墙外开花墙外香的本土杂技团回家长驻,去年遂宁市以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扶持杂技团在仁里镇建设演出剧场,重新装修了综合训练大楼,并建起了容纳1700名观众的仁里杂技演出剧场,添置了全新的演出设备。据仁里剧场经理雷正介绍,要维持杂技团的正常运转,成本一天三万元左右,每天至少需600个观众。但春节期间在遂宁的一天两场演出的总上座量才四五百人。(本报2月17日12版曾以《遂宁杂技要“回家”如何才能扎根常驻》为题进行报道。)
本地容量不够是当初杂技团出去“闯关东”的主要原因。《青花瓷》让全中国发现了这个遂宁文化品牌,这次大力促成杂技团回归也是遂宁市想市场化运作这个已有声名的文化牌子,为当地旅游文化市场添彩。但在目前本地市场容量不大的情况下,怎样安顿好这个“俏媳妇”,让它在“墙内也香”?地方政府除了做推介、给补助外,可不可以打开思路,打破区域意识,不拘泥在遂宁,借助一些成熟的旅游市场打造这个文化品牌呢?可以像俄罗斯大马戏团一样,到市场辐射力强的地方赶“大篷车”,或者在一些成熟市场借地生金。
人来不了,那就走出去。在短期内本地市场辐射力有限的情况下,杂技团如何闯家乡市场,杂技团也应有一些市场化想法,比如办演艺培训学校、组建流动马戏团、多点布局自己的剧场等。目前,杂技团已与遂宁另一重大旅游项目——大英浪漫地中海达成合作意向,杂技团将在大英搭建一个国际标准的马戏剧场,通过共建剧场按收入分成。届时,表演将融入更加丰富的马戏元素,杂技团的现有演出将全面升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3日,记者从遂宁市民政局获悉,当地建立社区服务站278个,将政府各项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当地已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和居务公开目录,村(居)务公开率达100%,促进...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