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幸福安居”综合育人体系建设启动以来,安居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培养目标锁定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潜能的开掘,以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为导向,构筑多元的综合育人体系,促进学生能力结构的优化和人格完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学生艺术节展评精彩纷呈
5月16日,安居区第六届学生艺术节展评在区演艺中心如火如荼地举行,来自全区14所中、小学的学生翩然起舞、放声歌唱,用精心编排的节目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安居区旨在通过“学生艺术节”的举办,推动全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中小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展评中,来自遂宁卓同国际学校的33个孩子共同演绎的舞蹈《京韵》,以礼敬艺术的方式,把京剧这门国粹艺术稚嫩地展现于舞台,受到观众的喜爱。
“从每一次的小细节,我们的身韵、表情、台步、圆场,虽然很苦很累,孩子们有时候觉得牺牲了自己很多的休息时间,但是我觉得今天他们站在这个舞台上就已经非常成功了。”遂宁卓同国际学校教师吴余梅告诉记者。
“通过学习国学,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带来的舞蹈《京韵》,也展现了我们中学部与小学部一个文化的大融合,以后我们将会越做越好。”遂宁卓同国际学校学生张艺馨说道。
据了解,安居区第六届学生艺术节展演是由区教育局举办,于今年2月启动,分为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四大类,届时将选出多个优秀节目推荐参加遂宁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9月下旬,主办单位还将对评选出的优秀节目进行集中展演。
落实体艺2+1走“全面+特长”之路
如何从单维的“育分”走向全方位的“育人”?2014年,区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成为全区加强和改革体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为全区大体艺的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各学校在体育、艺术方面至少确立2个特色项目,教师至少掌握一项基本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即教师“1+1”项目;保障学生至少掌握两项基本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即学生“2+1”项目,让每个学生“人人有项目,个个得锻炼”。
通过建立和完善体艺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学校体艺工作业绩评估细则》,在学校自评、片区考评的基础上,区教育局采取过程抽查和期末不定科目不定年级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各级各学校坚持“全面+特长”的育人策略,着力打造重点项目,走特色发展之路。
2015年,安居小学作为全市唯一的小学代表,被评为“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在区域内,玉丰初中的“竹编艺术”、横山初中的“校园书法”、安居小学的“十字绣”、琼江路幼儿园的“幼儿泥塑”等特色项目蓬勃兴起。安居特校学生在2013年澳大利亚举行的首届亚太区特奥会上摘得两枚银牌,在2014年举办的四川省第三届特奥会夺得35枚金牌。安居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区(县)”。
近几年,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逐年提高。安居区先后获得“四川省曲棍球基地”“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县”“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等荣誉称号。
(余坤洋)
新闻推荐
5月18日,由市民政局、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主办的“爱心护成长”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居区特殊教育学校举行,活动旨在提高...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