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颜朝辉)“今年卖中药材就挣了5000多块,钱都揣到包里了!”5月18日,安居区步云乡筒竹湾村村民倪兴付正在田里插秧,说起发展中药材种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烈日仿佛都不那么焦灼了。
2016年,在广东打工多年的倪兴付因为身体原因回到家乡,在村里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下,种了3分地的白芨和其他药材。“卖了8公斤白芨头就挣了3690块钱,剩下的大头还在地里……”倪兴付笑着告诉记者。如今,他将长起来的白芨苗进行了分栽,面积也从3分扩大到了1亩2分。村里跟他一样主动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还被兑现了奖补资金14万元。
令倪兴付高兴的“真金白银”正是筒竹湾村“五金”助农增收模式之一——产业发展得现金。筒竹湾村计划2018年摘帽,为实现这一目标,步云乡着重在产业和就业上做文章。乡人大主席丁忠介绍:“村里引进广顺堂中药材公司流转土地180亩种植中药材,还流转土地118亩发展‘温氏代养\’,两项租金达到12万元,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不愿流转土地的村民在村里成立的广顺堂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指导下,自主种植中药材,再由合作社实行保底价格回购。”
依托这一产业项目,筒竹湾村摸索出了“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产业发展、就业务工、政策奖补”增收模式,力图让村民们通过“租金、股金、现金、薪金、奖金”相结合的“五金”模式脱贫致富。
60多岁的谭群英选择将土地流转给公司,还入股当起了股东。2017年,谭群英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贷了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将它入股当地农场,每年能够分红2500元。此外,每年她还收入土地流转费800元。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模式,筒竹湾村鼓励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入股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98户农户(其中全村63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方式成为合作社社员,入股土地132亩,入股资金(小额信贷、产业发展基金等)89.6万元,每年实现保底分红收入9.28万元。
产业发展也催生了村里就业岗位不断增加。截至目前,筒竹湾村在家参与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种养业就业务工3000人次,其中贫困户就业务工1600人次。
通过“五金”模式,筒竹湾村63户贫困户201人实现年收入185万余元,人均纯收入达57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让每一位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侧记
农村饮水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安居区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关注问题。昨(23)日,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区第...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