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映山村,到四川省蓬溪县明月镇莲花村,全程1200余公里。10月2日,李志生一行8人驾驶两辆车,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9点多,一直都在赶路。200多年前,莲花村李姓祖先,正是从映山村迁居而来。这支李氏后人,在两百多年后,终于再次重聚。在此之前,李志生在网上发帖,寻找映山村两百多年前迁居四川的李守安、李守富兄弟的后人。成都商报记者辗转汉源、眉山、资阳、西昌帮忙寻找,最终在蓬溪县明月镇、常乐镇找到。李志生一行,除了为蓬溪李姓宗亲送来家谱,还为成都商报送来一面写着“助我寻亲奔千里,梦圆川鄂李姓人”的锦旗。
寻亲>
奔波终圆梦
李志生一行,给成都商报送来了一面锦旗。“能找到四川的宗亲,全靠你们商报的记者帮忙。”
8月24日下午17时31分,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出了寻找失落的乡情的帖子。在标题后,这名网友还特意加上了一个括号,注明寻求四川朋友帮助。成都商报记者随即联系上发帖人,核实情况后,在9月1日对李志生等人寻亲一事作了独家报道,随后数日,数百人致电询问。
9月3日,成都商报记者根据线索,驱车前往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大庄村,却难以确认当地李姓祖辈是从映山村迁徙而来。随后,成都商报记者通过多种手段,查找四川李氏,加入了十余个李氏家族后人群,利用各种途径咨询李姓人家,先后驱车前往眉山、资阳、西昌等地探寻,最后得到了一条重要线索:李守安、李守富于乾隆年间迁至蓬溪县。9月13日,成都商报记者驱车前往蓬溪县明月镇、常乐镇,通过比对家谱和李志生电话确认,最终确定了李从兴、李从海就是当年从映山村迁出的李守安、李守富的后人,和李志生同属一支宗亲。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志生当即与村里族人召开会议,并最终确定国庆期间,到四川蓬溪与明月镇、常乐镇的李姓宗亲见面。明月镇、常乐镇的李姓宗亲也提前做好了迎接准备。
送谱>
再续血脉情
10月2日晚上9点,李志生一行赶到明月镇,一同赶到明月镇的,还有今年已经80岁的李端义。李端义的儿子李方军介绍,父亲多年来一直有个愿望,要找到迁居四川的宗亲,这一次,愿望终于实现,所以老人坚决要来看看,但父亲年事已高,所以自己和妻子儿子也一起陪同过来。
李方军介绍,在映山村,李姓宗亲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家谱每20年修订一次,所以从数百年前的祖辈至今,村里整个李姓族人的历史脉络,家谱里都有详细的记载。而200多年前,因为迁居四川的先祖断了联系,家谱里两位先祖的支脉至今留着空白。如今,村子面临搬迁,村里李姓宗亲就更加迫切地想要找到迁居四川的李姓宗亲。
李方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一次,他们终于可以把缺失了两百年的四川宗亲的谱系补充完整了。他们除了来看望四川的宗亲,还给四川宗亲送来总共17本的一套族谱。
10月3日上午,明月镇莲花村的李从兴老人把老屋子收拾出来,端出方桌,扯上红布,鞭炮声中,湖北李姓宗亲将映山村的李姓家谱送到了老人手中,李从兴端端正正地把用红布包着的家谱放在桌上。10月4日上午,同样的仪式在常乐镇中桥村再次举行。明月镇李姓是李守安一脉,常乐镇是李守富一脉,200多年前迁居四川的两兄弟的后人,再次见到了老家湖北的亲人。
建群>
组成“大家庭”
10月3日上午,明月镇的送谱仪式结束后,李志生掏出手机,马上建了一个李氏宗亲群,在场的人先加进来,然后各自拉人,把四川、湖北的李氏宗亲组成一个“大家庭”。
67岁的李端元从遂宁市邮电局退休。多年前,他的祖辈从明月镇迁居到了文井镇,退休后,自己也一直住在蓬溪县城,但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还是赶了回来。
54岁的李端顺10月2日专程从成都赶了回来,他小时候生活在明月镇,毕业后在常乐镇供销社工作,后又调到大英中学教书。前不久,他在成都商报上看到湖北李姓宗亲到四川蓬溪寻亲的报道后,一直挂念在心,得知他们一行要在国庆节过来,专程赶了回来。他说,这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自己终于理清了祖辈的故事,心里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李端顺计划,他将组织明月、常乐两镇的李姓宗亲,在今年年底之前,去湖北祭祖,去祖先生活的地方看一看。
成都商报记者 杨灵 蒋麟
新闻推荐
(记者杜静)8月21日,记者从省经信委获悉,今年,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省经信委对自贡、德阳、绵阳、宜宾、眉山、雅安等市开展了摸底调...
蓬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