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明红
本报讯(通讯员 隋继泉 记者 邵明红)在长清区万德镇西南部,有一个名叫“代家河村”的小山村,这里的农民生活可以用“三不一鼓”来概括。70多岁的村民张英信说:“别看俺这小山村,并不比城里差,浇地、吃水、用电不拿钱,腰包鼓,空气好,你说这日子过得舒服不舒服?”
代家河坐落在山腰上,三面环山。山的南面是泰安市,山的西边是肥城市。2009至2011年间,村里发动群众利用义务工形式,投资110万元新修容纳18万立方的蓄水塘坝4个,防渗渠1100米,把水送到地头上,15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每逢浇地时,由村里派出5位村民开闸放水统一为村民浇地,村民不用拿钱。
2011年下半年,在硬化背街小巷的同时,代家河村投资55万元,新建一处封闭的自来水蓄水池,打深井一眼,埋水管4000余米,村里为全村70户村民家里全部通上自来水。村民不用花一分钱的水费。
此外,村民用电也不拿钱。近年来,村集体经济发展很快,村两委决定,全村70户村民每户每月免费用电20度,由村里买单,多出的电费村民自己负担。
村民变工人,不出村就挣钱。代家河村三面环山,山场面积近3000亩。村里大多数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一些中老年妇女,土地利用率较低,出现不同程度撂荒现象。为此,该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路子,2007年,将近1500亩山场租赁给泰安市家和源农业开发公司经营。4年来,该公司投资500多万元,栽植核桃树4.2万株,仅去年核桃收入就达50多万元。今年到了盛果期,预计总收入可在120万元左右。实行“承包权、使用权”两权分离后,农民除定期领取租赁费外,留守的45岁至60岁的男村民、中老年妇女全部安置在家和源公司就业,人均增收14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去年以来,肥城市人民法院在商事审判工作中,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主动、 高效、 优质的法律服务为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营造良好...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