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涛通讯员宋杰报道
本报肥城讯3月2日,记者见到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张家屋的村支书杨仁勇,他显得格外高兴,由于基层工作做得好,张家屋在全市排名由2014年的551名上升到184名,张家屋村委也被评为四星级党组织,成了名副其实的“进步村”。
为推进农村党组织晋位升级,近年来,该市围绕“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五有”要求,创新实施“五比三争两提高”的目标管理,通过建立“赛马机制”,对全市605个村进行考核打分,统一排名,激励农村党组织书记赛起来,各类型村动起来。
张家屋村很小,共有117户,353口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村。自从2003年国家取消农业税政策以后,该村集体彻底断了收入来源,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要想摘掉“空壳村”的名头,着实不易。从1998年担任村支书的杨仁勇想了不少发展致富的点子,先是以村集体的名义开了一家地瓜淀粉厂,结果没赶上好时候,账还没还完,就下马了。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就连村委的办公房还是在邻村的帮扶下修建的。
终于在2009年,杨仁勇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发展门道——养土猪。他以村集体的名义贷了款,在村委大院的空地上建起了养猪场。
为了能打开市场,张家屋采用生态养猪的办法,不但猪场里没有异味,而且猪肉精实。杨仁勇说:“别人家的猪喂饲料3个月长成,我们的喂粮食8个月才能卖。”就是靠着上乘的质量和口碑,张家屋的土猪打开了市场。现在他们的土猪全是订单式销售,价格也比普通猪肉贵一倍。
随着土猪的热卖,张家屋的集体经济有了起色,但以杨仁勇为首的村委班子并未因此而懈怠,2012年,肥城实施“五比三争两提高”的目标管理,全市农村党组织掀起了比学赶超、晋位升级的热潮。
杨仁勇不甘落后,他带领村委班子将养猪场从村委大院迁了出来,扩了规模,建了新厂。现在的张家屋土猪已有了自己的品牌,一年能销售上百头。“我们现在每年集体收入能达30余万元,不但把村里欠下的老账都还清了,还为村里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杨仁勇说。
杨仁勇带领村两委不仅为村里修了路,还扶持了一批贫困户。每户一年500元的补助费,让落后村民暖了心。为帮村民走上致富路,2012年,该村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鼓励村民种玉米。“村民种了玉米,我们以保护价进行收购。”杨仁勇说,前年,在玉米市场行情整体不太好的情况下,该村仍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
新闻推荐
□孙松波王涛报道本报肥城讯6月18日至19日,山东省第二届创新教育节在肥城市实验小学桃花源校区举行。会议围绕“技术改变教育”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区域、名校论坛,展示分享,专家讲座...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