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涛通讯员宋杰董晓报道
本报肥城讯3月9日上午,桃园镇纪家洼村地头,整地、挖坑、栽苗……村民孙序法忙得满头冒汗。“看着一排排核桃树苗,想到以后的日子有了奔头,俺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孙序法说。
今年66岁的孙序法是肥城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王爱莲患大病行动不便,平日需要人照顾。治病花去家里大部分积蓄,老孙也无法出去打工挣钱,面对拮据的生活,他经常唉声叹气。
“今年,市里搞脱贫开发,我们逐一入户核查,将最贫困的村和最贫困的户识别出来,其中就有孙序法一家。”桃园镇扶贫办主任刘更对记者说,摸清“底子”、找准“穷根”后,镇干部量身定做帮扶计划,免费向其提供200余棵核桃苗,对其精准脱贫。
“限时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是目标,也是责任。为此,肥城构建了市级领导、市直部门、第一书记、骨干企业、镇街干部联手推进‘大扶贫\’格局,‘五位一体\’齐发力。”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说。
针对精准识别出的76个省级和泰安市级贫困村,肥城市35名市级领导每人包保2—4个贫困村牵头帮扶;62个部门一对一结对帮扶;选派机关干部任职贫困村“第一书记”;筛选40多家经济实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市内骨干企业,对贫困村进行资金帮扶。
此外,该市还引入社会支援机制扶贫,设立慈善捐赠扶贫专户,引导骨干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开展产业、商贸、就业扶贫。鼓励他们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扶贫脱贫,并通过社会捐赠、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领办社会养老等多种方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扶贫工作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记者姜言明通讯员宋杰周倩倩报道本报肥城讯“种下‘摇钱树\’,还能有补贴,咱山里的农民增收致富有盼头了。”4月25日,肥城市石横镇对福山村党支部书记郭泗坡高兴地对记者说。...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