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孙伟健)眼下,正值肥桃成熟的季节,在肥城市新城街道西尚里村李恒忠家门口,山东卫视生活帮栏目组主持人阿速在现场紧张忙碌着为生活帮特别肥城桃装箱。
2015年7月份,新城街道与山东卫视生活帮栏目联系,开始电视销售肥城桃,主要销售大红袍、莱山蜜、中华寿桃。订单在生活帮下单,在李恒忠处收桃、包装,顺丰发货。去年年销售3000多箱,10吨左右,收入30余万元。
在新城街道,像李恒忠这样,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通过线下与线上结合销售的桃农还有很多。今年以来,新城街道抢抓“互联网+”机遇,引导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把电子商务打造成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引导农民探索“互联网+农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提升肥桃产业,帮助西尚30户桃农开设网店进行网上销售。
同时,为确保今年肥桃的良好品质,新城街道制定了肥城桃发展和培优实施方案,把培优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和地块,严明了村、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采取多项培优措施,努力提了升肥桃品质。
据了解,西尚里村共有肥桃面积1600余亩,经过新城办事处肥桃办多次来指导,聘请专家给讲课,对肥桃培优力度加大了。村“两委”为增加桃农的收入,聘请专家在施肥、打药、浇水、中期管理方面对桃农进行培训。现在成熟的桃是大红袍,经过培优,一个80(直径)的肥桃就能卖到2.3元一个,价格还不封顶,根据这个趋势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个价格的驱动使桃农更加信心的增加肥桃培优的力度。
新闻推荐
本报7月21日讯(记者 徐文莉)“你拍一,我拍一,中华文化数第一,唐诗宋词古韵浓,‘水浒\’‘三国\’真豪气。”近日,肥城市河西小学六年级三班学生刘丁宁创作的童谣《我爱我的祖国》在校园...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