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部署,近日,教育部宣讲团在山东省开展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活动。会后,记者对泰安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张勇华进行了专访。
记者: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请谈谈您对职业教育的一些看法,好吗?
张勇华:好的。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不是新话题,但今年的情形大为不同:一是国务院在9年之后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基本完成了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二是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拟将全国1200所高校中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部门协调力度与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当前,泰安市迎来省“一圈一带”推进实施的战略机遇期,市委、市政府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主攻方向,产业体系由“二三一”加速向“三二一”转变,全市加快发展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这给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决定》明确提出,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本科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还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这就从制度层面打通了职教生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架起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能出彩的“立交桥”,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将增强职校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记者:当前,泰安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张勇华: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2所,在校生8.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4所,技工学校5所,在校生5.2万人;高等职业院校3所,在校生3.2万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加大对市域职业教育统筹力度,一手抓布局调整,一手抓内涵提升,引导职业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基础上,率先启动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大力实施“特色名校建设”战略,实现了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市直和县市区全覆盖。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今年先后成立了泰安市电子商务及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和泰安市泰山玉开发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在三所学校开设了泰山玉加工专业。建立完善了市、县、校三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度,与国家、省技能大赛接轨,特别是在今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泰安市四所职业中专参赛选手取得了国赛团体二等奖、三等奖骄人成绩。在就业方面,全市中高职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记者:市教育局对发展职业教育有什么新的规划和部署?
张勇华:结合泰安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泰安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今后一个时期,泰安市将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幸福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贯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推进省特色名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引领全市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省先进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统筹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一体化发展,形成适应泰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建立多渠道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路径。推动中职学校与市内外高职“三二连读”、与本科“3+4”对口贯通培养模式。在合格学校开展“双证互通”试点。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三是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泰安市经济转型、主导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加大专业设置调整力度,着重加强泰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家政服务、社会养老、珠宝玉石加工、健康服务等新兴专业领域的培育力度,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健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五是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六是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任务,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引导社会、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成才观、择业观。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7月31日讯(记者 朱冰)今后,泰安市六个县市区将实现用工单位招聘信息的互补和共享,定期发布职业供求分析信息,信息共享一体化将成为现实。 今年,为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泰安市加强与...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