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4日讯(记者 张中乾)日前,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泰安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万亿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6年,全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利税、利润实现同步增长,对财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1000家,培育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全市工业总体结构明显改善,产业层次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泰安市工业经济存在总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膨胀规模、优化结构,实现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按照3%左右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到2016年,泰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按照目前的投入产出比例计算,三年技改投资总额可拉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00亿元;预计到2016年,泰安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拉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00亿元。“到2016年,泰安市全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完全可以实现。”市经信委负责同志表示。
为实现“万亿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目标,泰安市将积极融入“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对接“蓝黄”经济区产业辐射转移,在上级发展战略中找到自身定位,解决各区域间重复建设、资源内耗问题,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合力。同时,突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打造煤炭、化工、食品和汽车四个千亿产业,加快发展大产业和特色园区,加快培植规模企业和百亿大企业,力争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200户,孵化1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企业达到10家。
新闻推荐
本报7月6日讯(记者 董忆)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向社会公示了2012—2013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名单,泰安市的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被公示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近...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