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1日讯(通讯员 董梅
张世勇张洪伟)泰安高新区始终把“蓝天工程”作为一项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分类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以来,高新区PM2.5、PM10等指标明显好转,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突出重点,明确标准。建筑工地是扬尘污染的重灾区。高新区把建筑工地作为实施“蓝天工程”的突破口,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地面进行硬化;必须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杜绝现场搅拌混凝土;对因堆放、装卸、运输、搅拌等易产生扬尘的污染源,要采取遮盖、洒水、封闭等控制措施;从事渣土和粉状物料运输的车辆全部定位,实行施工全过程监控等。
界定责任,分段治理。按照项目进度,高新区今年与41个项目单位签订了《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建设单位对整个施工区范围内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必须将防尘抑尘措施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制定扬尘治理措施,保证扬尘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施工单位对本区域内扬尘治理工作负责,在工程开工前向建设部门提交扬尘污染防治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监理单位对本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工作负有监理责任,必须将本现场扬尘治理纳入日常监理工作范围;工程参建各方必须建立健全扬尘治理责任制,保证扬尘污染防治所需资金的投入,并将扬尘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工程预算,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扬尘治理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打造亮点,样板带动。按照“立样板、树典型”思路,根据各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实际情况,高新区将安居幸福里项目、海普凤凰城二期工程、泰山医学院综合楼、华鲁锻压有限公司综合车间项目作为扬尘治理样板工地,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扬尘治理。今年以来,已多次组织区内在建和拟开工项目的近30家项目负责人100余人,进行“样板工程”观摩学习,使他们对扬尘治理标准有了进一步认识,学习到先进的治理措施,促进了全区扬尘治理的整体推进。
现场盯靠,整改落实。对正在施工的工地,高新区突出重点,安排专人盯靠,严格落实防尘措施。将扬尘防治情况作为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标准化达标的主要内容,并列为安全文明工地推荐验收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治理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的,通报批评的同时,上报市建管局记入建筑市场信用考核体系。对重要工地实行全程盯靠,强化土方作业时段监督管理,检查是否覆盖、是否超高、是否清洗车辆,共有70人次在6个项目现场盯靠,下发隐患通知书40余份,提出隐患260余条,责令整改。加强现场执法检查,增加检查频次。今年以来,已实施扬尘治理检查9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向近40个在建项目下达了扬尘治理告知书;对违法单位,依照《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严格进行经济处罚,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其停工整顿。
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在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同时,高新区多部门联动、多角度出手,全面做好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成立“蓝天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先后7次召开“蓝天工程”专题会议,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工作。环保、建设、行政执法等单位联动配合,一天门大街、龙腾路路口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稳定土拌合站,北天门大街占地4000余平方米商混站一次性全部拆除,减轻了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压力。建设局联合交警大队、行政执法分局、项目管理中心开展施工工地渣土违规运输整治行动,共停运工地2个、整改渣土车辆40余车次、共出动巡查队员200余人次。拆迁工程扬尘防治,落实了在建项目涉及拆除工程的围挡800余米。黄标车提前淘汰工作已发放补贴资金51万元,淘汰车辆58辆;油品升级、油气回收治理全面完成,10家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改造。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1日讯(记者 辛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过公共关系室集中办理民生诉求,并通过微博、微信、互联网、手机短信、QQ群等平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发布各类交通安全信息。10月...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