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茄子、黄瓜、芸豆、豆角……对于很多90后的年轻人来说,如今冬日里挑选可吃的蔬菜可谓是品种丰富、琳琅满目,他们恐怕难以想象,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心中,还有一种还挥之不去的大白菜情结。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泰城人整个冬天吃的主要蔬菜只有大白菜。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买大白菜、贮藏大白菜。大家把大白菜搬回家,一排排、一片片地摆放在房前屋后,甚至窗台上和楼道中。如果赶上了下雪天,人们还要盖上一块草帘子,以免将大白菜冻坏。也许正因为如此,如今每到冬天来临,市场中大白菜的价格涨跌,才能牵动这么多人的心。 ——《大白菜价格坐上“过山车”》(2012年12月29日《泰安日报》3版)
■采访经历
2012年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气候适宜、雨水充沛等原因,北方各主产区的大白菜实现丰产丰收,供大于求的局面也使得大白菜的价格一路下跌。到11月初,随着大白菜的集中上市,价格下跌的趋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省内很多地方的大白菜收购价甚至只有五六分钱一斤。
在这种情况下,11月下旬,主任把调查大白菜市场的任务交给了我,要求结合泰安市大白菜市场的现状,写出一篇调查性的稿件。
领受任务后,我首先根据采访内容大体先编写了一个采访提纲,将需要采访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了分解和确定,并与主任进行了充分沟通,取得了他的支持和肯定。
在采访的准备过程中,进入12月份,随着气温的持续走低,大白菜市场却忽然风云突变,价格开始触底反弹,从最初的2毛钱一斤起一路走高,有时候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
根据大白菜市场的变化情况,我及时调整了采访方向,将原本应为“菜贱伤农”的采访重点转为了从前期大白菜市场价格入手,分析市场变化原因和今后的涨跌趋势。
我重点对市民、大白菜商贩、农业部门和农业专家进行了采访,力求尽可能地全面充分。在采访过程中,岱岳区范镇一名叫王凤林的农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王今年50来岁,种白菜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3亩地共有白菜3万多斤。刚开始市场行情不好,老王直犯愁,看到有菜贩子收大白菜,他就按每斤1毛钱的价格全都卖了出去,没想到后来大白菜价格又大幅上涨,老王后悔得直摇头。
经过前期的充分采访,大白菜调查的稿件写得很顺利,经过1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初稿。后来又经过主任的修改把关及编辑部同事的精心设计,最终实现了稿件内容与版面形式的完美统一。
■感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白菜调查稿件的推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受到了读者的欢迎。通过这次新闻采访活动,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新闻的源头在于基层,走近群众,聊百姓话,唯以此方能倾听到一线最真实的声音,了解百姓的酸甜苦辣,写出原汁原味的新闻报道。我将以这次采访为新的起点,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
□记者 马骏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0日讯(记者 辛启)7日上午,泰安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冬春造林绿化暨森林防火工作电视会议。副市长张瑞东在泰安分会场收看。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大决心,早准...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