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明月 特约记者 徐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关键之年,政协第十二届岱岳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泰安市岱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14日、15日隆重开幕。带着全区近百万群众的嘱托和希望,329名区政协委员和312名区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建言献策,共谋岱岳未来发展大计,共创全区科学发展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岱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该区晒出的“十二五”成绩单上看:2015年,完成本区生产总值385.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24818元提高到42861元,年均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9%提高到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771元、12758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和1.9倍,年均增长10.7%和13.7%。
成绩的背后是该区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区别基础条件、区别特色优势,该区提出片区化发展战略,将17个乡镇街道、2个园区整合为5个功能迥异的产业片区,统一定位、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考核,集中连片发展,精心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
把项目作为片区发展的重要载体,该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招大引强”,新开工合同引资额过亿元项目169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益海嘉里、光大银行等17家世界500强,中国农资集团、阳光财保等7家国内500强投资项目落户;泰山玻纤、泰安如意、中联建材产业园等289个项目建成投产或运营;润恒物流产业园、联合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区等15个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泰山传化公路港、绿地国际智慧城等261个项目签约落地。大项目建设带动全区经济发展后劲持续提高。
把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的“重头戏”,该区依托“大泰山旅游”,做大做强“岱岳休闲游”,泰山温泉城、天乐城、太阳部落、刘老根大舞台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创建国家4A级景区4家、省级原生态景区1家、旅游强乡镇7个,被评为最美中国·文化魅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借势“互联网+”,发挥交通枢纽、自然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良好、发展载体完善等比较优势,发展了一批以农村淘宝、乙丁网络、泰山钢网等为代表的骨干电商企业和电商项目,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业、金融机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22家、16家,存贷款余额达到491.8亿元、250.3亿元,年均增长40.1%和32.3%,2015年实现税收1.2亿元,年均增长33.7%。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7%,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
大力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该区实施技改扩规项目480个,完成投资458.5亿元,年均增长28%。政府“搭台”提升“岱岳制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增加7家、6家,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加39家、61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增加8件,山东名牌增加17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2项。6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泰山玻纤、中联水泥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51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该区建成高产稳产良田8.9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蚕茧产量连续15年保持全省第1;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2%;集体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分别增加2件、8件;精品园场、家庭农场分别增加65家、147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增加50家、912家;森林覆盖率达到43%,为泰安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坚持不懈转方式调结构,该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已由“十一五”末的18.1:45.2:36.7优化为14.5:42.1:43.4。
持续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持续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该区统筹推进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和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信联社银行化改革、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积极开展满庄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推进对外开放,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1%;进出口过百万美元企业达到34家,其中过千万美元7家;实际利用外资6546万美元,是“十一五”末的9.3倍,年均增长55.9%。
该区还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城乡统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泰山新兴园、泮河小镇、新兴悦蓝山等一批高档商住组团建设完成,大修改造公路1029公里,启动棚户区改造9954户,开展了城乡环境、国土规划建设、山石资源、落后企业、河沙资源“五大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全覆盖并实行市场化托管……城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环节,该区不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双联双增”工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重大主题活动,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提升,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坚持民生优先,以群众满意为“指挥棒”,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该区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等,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53亿元、年均增长19.8%;建设农村幸福院170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处;新建学校21处、改扩建42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两届“群众文化体育艺术年”活动,《大美岱岳》获全国群众创作歌曲展评金奖;大力推进平安岱岳创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保障、老龄工作有新提高……“十二五”期间,该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12.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5.6%,年均增长19.6%。
在2015年底全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该区成绩位列全市第3位,满意度增幅列全市第1位。
过去的五年,播种希望,辛勤耕耘,收获成功,该区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省重点服务业城区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等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该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今后五年,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该区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应为中心,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访谈稿件 记者 曹明月 特约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张照海 王丽娜 撰文 本版照片 记者 曹明月 摄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8日讯(记者 于龙)16日,山东能源重装集团与兖矿东华重工合资成立装备再制造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高新区举行。副市长展宝卫,泰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陶长江出席仪式。...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