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文莉
5月中旬,记者驱车来到岱岳区化马湾乡长安小学,走进校园,耳边就传来了阵阵清脆的读书声。随着叮铃铃的下课铃响,孩子们从崭新的教室里鱼贯而出,奔向教学楼后的操场,踢足球、踢毽子、跳绳……新建成的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岱岳区化马湾乡长安村是省级贫困村,这几年,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希望通过双手改变贫困的家庭面貌。但更让村民牵肠挂肚的,是村里已经使用了50多年的小学校,历经沧桑的小学校挤在村落之间,校园逼仄,门窗破旧,好几口土胚教室被列入危房,孩子们的读书环境简陋。为了切断长安村贫困的“代际传递”,不让村里出现“一代穷世代穷”的局面,岱岳区教育局先后投入扶持资金,为长安村建起新学校。同时,为提升村里小学校的教学质量,新学校还建起了校园网,教师通过账号登陆全市统一建成的泰安智慧教育云平台,即可通过系统平台分享城市老师们的课件和课堂视频,继而掌握市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的长安小学,孩子们上课的校园有了大变样。新建设的长安小学占地3224平方米,三层小楼共有12间教室,教室里空调、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教学楼前是两个大花园,老师们带领学生按班级数量把花园里的土地进行了分割,带领孩子们在花园里栽种花生、小麦、蒜薹等作物,花园成了孩子们的农业试验基地。教学楼后是轧平的小操场,两个球门设在操场两边,孩子们在课间可以自由奔跑,随时能来踢场足球。教室里,28岁的英语老师杨京贞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杨京贞说:“3年前初到长安小学,校长看我年轻,就委派我负责教英语,一开始备课时碰到不懂的地方,急得直哭,因为学校没有其他同专业的老师,遇到问题不能商量,上课时也抓不到重点。自从搬到新学校有了校园网,每次备课前我都可以登陆教育云平台参考其他老师的课件内容,有疑问时可以通过网络和同行及时在线交流,上课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一直在提高。”
岱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全区82个贫困村中,有16个村涉及义务教育学校或教学点。岱岳区计划对这16处学校(教学点)优先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校园网改造计划”,提升互联网速度,保证学校师生能够顺畅浏览网络信息,上传下载教育资源;为全区1455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目前,82处贫困村中有313户家庭、375名学生在本年度济困助学范围。
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教育扶贫”就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为了让全市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市教育局积极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实施职业教育***,解决乡村教师短缺等问题,致力于通过行动,办好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名孩子。到2017年,实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以上;到2018年实现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新闻推荐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办法出台 防止和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
本报6月2日讯(记者 徐文莉)日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制定出台《泰安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进一步规范泰安市居民基本养...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