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内养殖成本高、国外原料奶价格低及其它市场原因的影响,一些地方相继出现奶农“倒奶、杀牛、卖牛”等现象。很多奶牛企业和合作社纷纷选择转型升级。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溢源奶牛场出新招,将经营模式由原来的“合作社制”转变为“股份制”,由小区养殖升级为牧场化管理的办法,逐步化解这一难题。
合作社:转型股份制,牧场化管理
据了解,溢源奶牛场占地200余亩,原有34户奶农,1600头奶牛,日产奶量达8吨以上。奶牛场采取“六统一分”养殖模式,即“统一养殖场地、统一购牛、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统一销售、分户结算”。受“倒奶”危机的波及,牛奶价格持续偏低,让这家合作社吃了不小的亏。
在我国,奶牛养殖多以散户为主,抗风险能力差,养殖技术不过关,难以应对危机。“我们合作社的养殖模式和全国其它地方基本一样,是集中起来的散养。为节约养殖成本,养殖户在饲料搭配上随意性很强,这种模式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出现问题。”溢源奶牛场负责人王传刚说。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溢源奶牛场开始进行合理转型,将原先的合作社转为股份制运作,把原来的养殖小区改成牧场。这样一来,奶牛场里原先的小老板转变角色成了管理人员。“一开始大家伙儿都不愿意,但是没办法,原来的路行不通了,只有转型才能‘活\’下来。”奶牛场工作人员伊成格说。
目前,溢源奶牛养殖合作社着手开始“小区转牧场”的转型工作。他们邀请第三方机构,按照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对养殖户的奶牛进行评估,然后作价入股。这一新做法大大提高了养殖户参股入股的积极性。“如果养殖户不愿意入股,可以退社,把奶牛托管给牧场,由我们专门的工作人员统一管理,年底享受分红。”王传刚说。
专家:牧场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要适度
通过入股、托管分红这两种方式,溢源奶牛场原先34户养殖户中,有20户入股,14户托管。这样一来,溢源奶牛场将场内的奶牛进行了系统整合,并逐步为所有奶牛统一建立了档案,以便管理。“养牛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社员们看到了转型后带来的实惠,也渐渐支持这一做法。”王传刚说。
针对全省不少合作社转型升级这一现象,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谈到,在奶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散养户理性退出、规模养殖数量增加是奶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他指出,相对于大型养殖场,比如万头牧场,家庭牧场前期投入较少、占地面积小,更适用于农民发展。
同时,张志民也认为,规模化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度,要和我们的管理水平、防疫水平相适应,还要考虑饲料的供应能力和粪污的处理能力。我国农牧业资源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无法发展土地密集型农牧业,因此,规模化小型化的家庭牧场应该是我们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宁阳讯(通讯员王敏戴成猛)在宁阳,有这样一个村庄:短短半年时间,全村全部签订了房屋拆迁协议,完成拆迁400户,全村无一人上访、无一户强拆,泗店镇柳楼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下...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