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繁荣
“望隆桑梓”碑是1928年宁阳县长邓质仪为县立第二小学成立题赠的。
“县知事”一职,源自民国初年,乃一县最高行政长官。清以前称知县,民国初年称知事,民国后期称县长。纵观民国年间,章丘有县知事、县长32位,人员更迭频繁,机构屡有变更,其中一位县知事就是孙中山的挚友、同盟会骨干邓质仪。
邓质仪(1883—1953),又名素存,祖籍桐城杨桥(今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清末东渡日本,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学生。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并很快成为该会的骨干和孙中山的挚友,学成归国后任清朝新军第九镇工兵营管带。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邓质仪等10人任镇浙沪联军总司令部顾问,并亲率工兵营攻打南京,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孙中山高度赞誉。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邓质仪和吴忠信任总统府顾问,孙中山曾设家宴招待他们,还亲书“天下为公”扇面相赠。1912年6月,南京卫戍司令部陆军第三师交通团成立,邓质仪受命为团长,下辖两架奥制之艾乘奇鸽式飞机组成的飞行营,1913年3月,窃国大盗袁世凯下令,将南京的两架飞机调往北京,划归新驻南苑的陆军第三师。邓质仪因坚持拥孙反袁,未去北京赴任,一度隐居赋闲。袁世凯倒台后,邓质仪再度出山,仍奉行孙中山“天下为公”宗旨,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被迫放弃安徽都督要职,后随西北军进入山东,先后任山东省宁阳县、章丘县知事。
邓质仪来章丘时,是1928年年底。此前章丘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土匪张鸣九于该年8月30日袭击了章丘城,县警备队倒戈接应,县知事黄恪济弃城而逃。“数日后,匪徒由200人猛增至2000余人,到处抢掠,绑架人质,索取重金,烧毁房屋500余间,打死无辜百姓700余人,掠走1200余人,财物不计其数”(1992年版《章丘县志》载)。此时的章丘,政府瘫痪无力,境内匪患四起,群众民不聊生。县衙被占,邓质仪办公无所,暂居别处。他联合章丘籍名人孟雒川、辛铸久、刘昭一、张子衡等向全省发出《剿匪呼吁书》,书中曰“匪患日炽,生灵涂炭,吾章邑黎庶,深陷汤火……仰诸邑官府、乡绅团练及仁人志士奋起剿匪,以拯章邑万民百姓……”在呼吁书的影响下,周边六县地方民团前来助剿,加上章丘的四个团和埠村李延煜的义务团,号称“七县十三团”,与境内土匪展开斗争。
1929年初,邓质仪调回安徽,先后在阜阳、六安、广德等县任县长。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宁阳县公安局从群众关注的入室盗窃、街头诈骗、撬砸汽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类犯罪案件入手,建立完善合成打击犯罪工作模式,逐步实现了由...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