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
本报通讯员桑蕊
在烈日烤炙的山丘,汗流浃背为群众寻水打井的人是他;在暴雨降临的汛期,忍饥挨饿24小时巡逻在水库岸边的人是他;在即将进入挂果期的果园里,为合作社指导节约灌溉高效技术的人还是他。这就是宁阳县东庄镇水利站站长颜勇。
从事水利工作10年来,颜勇始终怀揣着水利人对水的无比敬重,担负着山区百姓对水的无限渴望,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水利人的坚守与奉献。
自2006年担任东庄镇水利站站长以来,颜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标准从严要求自己,连续六年受到县、镇表彰,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推选为第七届省优秀基层水利技术人员;2014年被推选为泰安市优秀乡镇水利技术人员。
踏遍周边寻水建井
东庄镇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两市四县交汇处,南依凤仙山,全镇山区面积占80%,是典型的山区乡镇。缺水是北方山区乡镇的共同特点。作为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他深知“靠天吃饭”给老百姓造成的困难有多大。面对这个现实,“找水”成为这位乡镇水利站站长最棘手的工作。
从成为水利人的第一天起,他便暗下决心要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带着这份决心,他踏遍了全镇1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各个角落,寻访老农户、查看旧水井,带领村“两委”班子跋涉在打井找水、建塘坝蓄水的路上……
当地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求雨不如问颜勇。”这最能体现颜勇多年来为百姓寻水的可贵精神。在东庄,只要百姓点到哪块地缺水,他都能不遗余力,以最快的速度去打井挖水或建坑塘以解决群众的需求。10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东庄镇共建拦水截流坝36座,打深井112眼,最深的一眼井达到210米。他清楚地了解每一口井的位置与水量。
汛期巡逻不惧险情
山区虽然缺水,但进入汛期的山区由于地面海拔高低相差较大,雨水汇集,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水流,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巨大的自然灾害。
在东庄镇境内有中型水库(直界)1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2座,塘坝106座。这些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且大部分存在病险问题,防汛压力非常大。
“防汛,是个责任活,容不得半点的马虎与投机取巧。”为确保汛期来临时的防汛安全,一进入5、6月份,颜勇就开始对全镇的各项水利工程进行徒步逐个排查,找出问题和隐患,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限时解决。每年这个时节,东庄镇都会掀起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的新热潮。
在颜勇的辛勤工作下,东庄镇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表彰“水库除险加固先进乡镇”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汛前预防最重要,汛期巡逻最危险。每个暴雨来临的夜晚,都是颜勇最忙碌的时候。为实时监控境内水利设施的安全问题,颜勇总会呆在离水库最近的村里与村“两委”防汛值班人员枕戈待旦,不间断进行环水库巡逻,随时准备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一直等到暴雨结束。
建供水中心保安全饮水
如何安全高效地利用每一滴水,2011年,东庄镇水利站积极争取,投资360万元规划建设了东庄镇集中供水中心。
项目购置安装了水远程数据信息化采集设备、水质化验设施、潜水泵、变频控制器、变压器、消毒设施等设备,保证了东庄镇驻地10个村庄约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2013年,由该镇承担建设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市级主管部门验收。项目区新打机电井26眼,新建、维修大口井12眼,配潜水泵57台,新修拦河坝1座,埋设输变电线路22Km,开挖疏浚排水沟34Km,埋设PVC管道72Km,新建桥涵747座,新修高标准机耕路28.9Km。全镇1/3的耕地成为了“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
去年,东庄镇凤仙山合作社的两千亩苹果进入盛果期,果树枝繁叶茂,果实色泽鲜艳、大而可口,每亩产量能达到3000多斤。在干旱的山区乡镇,能够获得如此丰收,无不得益于水利部门带来的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让千亩果园如虎添翼,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新闻推荐
□记者刘涛通讯员周振龙报道本报宁阳讯7月12日上午,宁阳县伏山镇东代村村民活动中心内其乐融融。该村两委干部、镇包村干部及9户贫困户齐聚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地为贫困户精准脱贫“...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