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 新泰新闻 肥城新闻 宁阳新闻 东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泰安市 > 宁阳新闻 > 正文

八旬老翁的蛐蛐军团

来源:潍坊晚报 2016-10-25 16:22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80岁的孙名广骑自行车一溜烟儿,爬楼气不喘,但是个老烟枪,有40年的烟龄。比他烟龄更长的,是养蟋蟀,也就是养蛐蛐的历史。“我7岁开始养,这是个奶功夫。”孙名广说,蛐蛐是个头最小的“战斗种族”,说起70多年来的“蛐事”,他陶陶然乐在其中。

潍坊养蛐蛐的老人们,每年都自发组织斗蛐蛐比赛,孙名广每每都会出现在赛场上。“我有‘四老\’不能丢,那就是老窝、老伴、老友、老本。”孙名广解释说,不管现在住的房子有多大有多好,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老房子,要时常回去看看。老伴是自己的终身伴侣,也是老来伴,不能丢。对于老友的约定,一定要说到做到,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去赴约。老本是为了养老,也是不能缺少的。

一同养蛐蛐的老伙计们,就属于“四老”之一。蛐蛐大概也是“老友”之一,现在,他的“老友”住进了他的“老窝”里。

蛐蛐单住一套房

奎文区福寿东街与鸢飞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处1989年建成的老居民楼。“这地方我不想外租,弄蛐蛐就来这儿,方便,也顺手。”孙名广说。老房子的一个房间,摆满了蛐蛐盒,有20多个。这些蛐蛐盒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都是孙名广自己做的。盒子里整齐摆着十几个白瓷罐,瓶口直径约10厘米。瓷罐上盖着花花绿绿的纸壳盖子。

到了8月开始养蛐蛐的季节,每个瓷罐里都会有一只蛐蛐。“我的蛐蛐都是住单间。”孙名广笑着说。

孙名广的孩提时代没有玩具,捉蛐蛐只是为让蛐蛐陪他玩耍,小伙伴们都喜欢拿自己的蛐蛐跟别人家的斗。他喜欢这种个头小,却勇敢善战的小虫,油亮的翅子像盔甲,头顶上的两根须很像戏里将军头上的两根翎子,威风凛凛的。

经过70多年养蛐蛐的历程,他觉得真正懂得养蛐蛐的人并不多。“这养蛐蛐不光是玩,还是一门学问呢。”孙名广点上一支烟,意味深长地说。

小工具有小技巧

房间东南角的橱柜里,除了放一些小瓶子和瓷罐外,还有捉蛐蛐的专用工具:椭圆形的塑料圈、白色的塑料瓶、用铜线编成的锥形铜罩、一根细长的芡草。铜丝罩是捉蛐蛐用的,蛐蛐被扣住以后,用芡草把它赶到铜丝罩最上面,这样蛐蛐活动的空间就变小了,然后把塑料小瓶放进罩里,用嘴轻轻一吹,蛐蛐就掉到小瓶里了。

“每瓶只能放一只,两只在一起会打起来的。”孙名广说。

瓷罐里的土当属黑土最好,但潍坊气候干燥,最好的铺垫是蚯蚓粪。“清明节前后,去麦地、树林都能找到蚯蚓粪。”孙名广说。

以前,孙名广买回家的蛐蛐,过一夜经常撞破头,因为瓷罐的盖太硬。孙名广想了又想,把瓷盖换成纸壳的,并在内面又粘上一层纸壳,比外面的那层小一圈,就能有效防止蟋蟀撞头。一些朋友知道了,都采用了他的办法。

讲究七分虫三分养

“蛐蛐俗称百日虫,一般是不过冬的,但养得好,活到12月份的也有不少。”孙名广又点上了一支烟,他说,蛐蛐一般在五月底、六月初就慢慢出土了,两个月后成虫,带翅膀。

孙名广对延长蛐蛐寿命的认识,始于1986年去天津的那次学习。他受邀参赛,一共胜了3只,败了19只。

天津蛐蛐界非常重视食材搭配。“一般蛐蛐能活三个月,如果食好,就能活四个月,一直到12月份。如果养不好,说不定一个多月就死了。”孙名广说,从前,蛐蛐一般都吃豆子、玉米粒和大米。如今已有大大的改进,豆面、玉米面、小米面是最基本的饲料,蛐蛐也得增加营养:虾、干贝粉、木耳、枸杞、牛肉、牛奶、蜂蜜和大枣。“这些配料中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钙和微量元素,一来有助于消化,二来对战斗受伤后的伤口愈合有很大的帮助。”孙名广说。

逛蛐蛐市找“外援”

每年8月中旬,泰安市宁阳县和德州市宁津县的蛐蛐市场就跟潍坊赶集似的,杂乱又热闹,全国的蛐蛐爱好者蜂拥而至。“这两个地方的蛐蛐最好,个头大价格低,来买蛐蛐的多半是用来比赛的。”孙名广说,他几乎每年都要去一次,“必须要赶在8月23日之前,晚了就买不到好的了。”蛐蛐市守摊子的多为当地妇女,来买蛐蛐的人南腔北调地讨价还价。“我买的蛐蛐价格一只为1—3元,便宜,照样能出很多‘将才\’,出将率很高。”孙名广略微得意地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孙名广的老师曹忠德为了选购蛐蛐来到潍坊,两人去选蛐蛐时,孙名广看中一只,并介绍曹忠德去买,曹忠德当时拒绝了。两人回家后,孙名广还是不死心地一直念叨那只蛐蛐。两人商量后,当天晚上9时多,孙名广骑上自行车把那只蛐蛐买了回来。“曹忠德带回去以后,小蛐蛐参加比赛几乎场场都胜,给他增了不少光呢。”孙名广说。

中毒的蛐蛐惨败北

孙名广参加蛐蛐比赛的次数已经多到数不过来,蛐蛐比赛的赛制是一共十场,每场赛6只蛐蛐。孙名广最好的战绩是到第六场时就胜了四场。

去年8月,孙名广一个人坐火车去泰安,买了180多只蛐蛐,放进不同的瓷罐里精心养着,等待9月25日的比赛。谁知,9月24日老房子暖气改造,管道焊接气味刺鼻,蛐蛐中毒了,这支精锐部队开始抖触须、腿也扒不住东西了,虽然还能动弹,却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但我还是带着它们去了赛场,因为我答应了伙伴们,无论有什么事,一定会出现在赛场上。”孙名广说,蛐蛐一上场,呲呲牙就跑了,害他被老伙计们嘲笑了好久:“你这是玩了些什么?上哪儿弄了些败羔子。”“原则问题不能改变,哪怕被嘲笑。”孙名广严肃地说。

“我最喜欢的就是和我徒弟孙剑峰争论。”孙名广说起徒弟十分自豪,孙剑峰既好学又爱钻研,孙名广经常为了一件事情和徒弟争论不休,各自提出观点,并将自己的看法及见解讲解得十分清楚。有时候,意见也会和徒弟不谋而合。对于研究养蛐蛐,师徒二人倒是十分合拍。文/图本报记者张静台可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八旬老翁的蛐蛐军团)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