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员武军罗双红
“我们常常看到高楼的挺拔,却很少看到撑起高楼大厦下默默无闻的铮铮铁骨。”有人这样形容外出赚钱的农民工。
也许,对千千万万民工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人为的认知方式,“辉煌”似乎与他们总是擦肩而过,互不相识。
从2007年3月天定高速公路开始建设的那一刻起,路上的每一块土基、每一块路面,都凝结着天水市和定西市十几万农民工辛勤的汗水。
“我挣得钱不多,出车一天挣150元。”38岁的马朋军笑嘻嘻地告诉记者,“今年才干了3个多月”。
来自武山县山丹乡渭河村的马朋军,一家四口就靠他来赚钱养活。“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小工每天是40元,现在一个小工是60元。”他告诉记者。
马朋军有一辆三轮车,他经常给工地拉运土方、清理工地垃圾等。天定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也给他提供了务工的机会。初中毕业的马朋军,在2007年武山县务工人员技术培训中,花了3600多元考取了驾驶执照B2证,是一名合格的驾驶员。
同村48岁的马元来和妻子在给马朋军的车上装土。还没装满,马朋军的电话响了,是工头叫他开车去隧道口那里拉工地上还剩下不多的土方垃圾。
天定高速开工以来,马元来断断续续一直在干。“前年干了5个月,去年干了3个月,今年干了一年。总共挣了有2万多。”他说:“我是小工。大工的工资是每天90元,小工的是每天70元。”
看起来他是对自己没能挣更多的钱而不满。
“大工,就是有技术的民工,而小工由于没有技术,只能打打下手,钱就挣得少。”在天定高速公路第一标段干活的55岁、来自甘谷县金山乡的李守文告诉记者。他是农忙完才赶来,干了3个月,赚了5400元。
“小包工头”韩代保脸庞黝黑,强壮的身板看起来有使不完的劲。让记者感觉意外的是他是城关镇韩川村村主任,叫人想起那句话,“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果不其然,与其他民工不同的是,他是“固定工”,月工资是2000元,“旱涝保收”。说起他的这个“工种”,也是非常辛苦。项目部,具体说就是每段承包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需要他,他就随叫随到。化干戈、解矛盾、招民工、谈工钱等等,诸如此类大大小小的繁琐事,都要他来处理和解决。2000元的月工资他觉得理所当然……
在总长202公里的天定高速公路上,有80多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都在使用大量天水和定西的民工。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在这里与建设公司职工一道,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地奋战在这条为民造福的通衢大道上。
他们是历史不朽丰碑上的一段。天定高速会有记忆,我们,也会有记忆。
新闻推荐
□通讯员席国平【本报讯】近年来,甘谷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做优一产、壮大二产、发展三产”原则,实施四项措施保障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发展,三项产业由“十一五”初的30:29:41发展到现在...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