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姬旺芳
忆往昔,羊肠小路行车难。看今朝,大路朝天换容颜。
初秋时节,记者驱车穿行在甘谷县南片乡村,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道村公路的巨变:一条条公路宛如一条条玉带“飘舞”在梁峁沟壑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县乡、连接着村组,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大气磅礴地舒展开来。
这里印证着发展的步伐,记载着收获的硕果。
“晴通雨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几年前甘谷农村公路的真实写照。突破瓶颈,谈何容易?甘谷的管理者和建设者瞄准“行路难”,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等历史机遇,举全县之力,着力实施乡镇和建制村通畅工程、农村公路断头路和联网路建设工程等工程,全县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几年来,配合完成了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建设,新建或改造硬化了麦甘公路、秦甘公路两条县际公路,实现了县城四面出口畅通;新建或改造硬化了安远至礼辛等通乡公路11条,累计建成通村水泥路146条,完成灾后重建公路危桥加固5座,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228公里。目前,全县15个乡镇62.5%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油路(或水泥路),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所在地和重要集镇为辐射点,以省道、县道为主骨架,乡村道路为分支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公路网络的形成,真正意义上搞活了一片流通、带动了一线产业、繁荣了一带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
条条幸福路,通达百姓心。“昔日,公路不通,让农民吃尽了苦头;公路不畅,让群众饱尝了由此带来的辛酸。现在,在农村处处是宽阔平坦的公路,大小车辆随时可见,大货车开进田间地头,小轿车来到农家门口,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谷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希源深有感触。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如何让每条路都成为乡村的一道风景,发挥最大的效益?对此,甘谷县进一步建立健全检查、验收、评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路通了、心畅了,老一辈的愿望着实实现了,我们要更加珍惜,加强养护,为老百姓增收致富保驾护航!”公路站长王建武如是说。如今,经过养护管理的甘谷农村公路通畅、整洁、漂亮,每一条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条条乡村公路的贯通,铺就的是偏远地区农民的开放之路、致富之路、希望之路!“我家3口人,今年种了3亩小麦,路没修好前5天拉完的小麦,现在只要一上午,就都解决了。”提起通村公路,磐安镇张家窑村的张佛胜喜形于色。“原来走县上要3个多小时,费油、费车,现在不到一小时就到,既方便又节约经费,记得曾经一次下了一场大雨,轮子掉到水泥里半天不出来,走了将近一天,与原来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古坡乡深砚子村马代成指着门前的公路,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今年78岁了,走了78年的坑洼土路,想起来,那日子可真是苦的很呀!现在路修好了,非但不走土路了,果子不出村就能买上好价钱。”大石乡一安姓老人说起通村路打开了话匣子。……广大群众争先恐后的赞扬,是对甘谷交通建设的肯定。
路似玉带,装点着一片片乡村大地;路如琴弦,弹奏着一曲曲发展乐章。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乘载着几十万农民的希望蜿蜒在甘谷的青山绿水间,正向着更美好、更标准的方向延伸……
新闻推荐
...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