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人类奇迹。甘肃省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过境天水,红军所到之处,宣传革命道理、发动人民群众、创建红色政权,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同时,天水儿女纷纷参军报国、支援战斗、保护红军,有力保障了红军顺利北上并实现主力部队大会师,因此红军长征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
当前,全市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报从今日起将集中刊发“重温长征历史、践行群众路线”大型采访活动系列报道,旨在追述当年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寻访红色土地上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进步的历史动力,再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进而以史为鉴,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传统,模范践行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推动发展。
红军长征先后五次经过甘谷,在磐安镇、武家河、礼辛等乡镇因伤病遗留红军25名。遗留在礼辛附近的红军战士,在当地恶霸地主毛石儒、陈少溪、陈子峰及伪保长陈海清等人的指使下,“地痞”李映春、马正川、尉想成等人大肆残害遗留红军,先后杀害、活埋七名红军战士。其中1名被活埋在礼辛乡石庄沟内,并残忍地对部队安葬的几名红军战士掘墓,将遗体扔在石庄沟内。解放后,陈海清、李映春、马正川、尉想成等被镇压。1988年石庄沟上修建了一座桥,当地群众为表达对红军战士和被害地下党员的怀念之情,称该桥为“红军桥”,亦称“烈士桥”。
4月29日,我们“重温长征历史、践行群众路线”新闻采访团前往礼辛“红军桥”,寻访红军长征的历史踪迹,缅怀红军战士为民请命、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四月末的礼辛山清水秀,静谧清新。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不仅有神话般的故事也多次见证了红军长征的一段历史。
在“红军桥”旁的一座老宅里我们见到了85岁的牛玉巧老人,当年还是小孩子的她曾经见证了这一段历史。谈到“红军桥”,老人说,当年自己还是个孩子,只记得当时被大人抱着往山上跑说恶霸要杀人,这段历史一直在大人的口耳相传中伴随着她长大成人。老人回忆说,当时红军来之前,大人们都说红军长着红头发,是土匪,到处乱杀人。可红军几次经过礼辛,他们不仅跟普通人一样,还懂礼貌,对待老百姓跟自己的亲人一样。“我家当时的条件还算好,爷爷说他看到那些兵娃娃穿的烂得很,饿得不像样子,就给他们吃的,他们吃完后都给了大洋。”老人感慨地说:“红军真是好人,不拿咱群众的东西,还抢着干活呢。可怜……”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说起当年被遗留的红军战士被杀,老人声音低了下来,“我还记得那天我被大人们抱到了山上,从山上看见低下密密麻麻的人,还听到几声枪响。回来听说一些红军娃娃们被恶霸作害了。”老人说,后来大人们多次给自己讲起这段历史。“爷爷说红军是来救穷苦百姓的,那天晚上他和村子里的一些人跑到沟里去挖被活埋的红军战士,天黑洞洞的,他们也不敢打手电,害怕发出声音,他们用手刨出红军战士的遗体,将他们偷偷埋到了地里。”
同样80多岁的陈俊英老人回忆说,当年红军到礼辛书写宣传标语,宣传他们的宗旨,还举办了各种义务服务活动,为让百姓安乐生活,他们还多次惩治恶霸。“当年恶霸残杀遗留的红军,不但没有吓到老百姓,反而让老百姓的心与红军联在了一起。”陈俊英老人说,解放战争时期,当地的三名共产党员陈益清、陈宝豆和陈世昌被敌人枪杀在石庄沟,他们是为了革命、为了大众的幸福而牺牲的,所以当时听说要在石庄沟上建桥,大家都很积极,主动投工投劳,桥很快就建好了,建好后说起桥的名称,大家一致说就叫红军桥或者烈士桥吧。
如今,这些红军烈士的墓已经静静的躺在了甘谷县红军纪念馆内,墓碑上虽然没有他们的具体名字,但他们留下的我党一心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优良传统却永远留在了甘谷各级党员干部的心目中,他们永远活在了甘谷人民的心里。
新闻推荐
“至目前,3266户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1439户分散重建已全部开工,建成1201户,建成率83.4%;8村299户易地重建开工237户,开工率79.3%,建成108户,建成率63.1%。交通系统共抢通道路150条,预先启动交通道...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