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栋通讯员刘小莉
【本报讯】天水市畜牧部门以农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目标,以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养殖小区(场)和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新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天水市已建成规模化生态养猪场29处,圈舍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发酵床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可存栏猪3万头,出栏量达6万多头,比传统养猪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天水市生态养猪推广工作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生态养猪是一种以微生物发酵床技术为核心,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使猪健康、快速生长的新型养猪技术。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该方法的优点体现在投资少、造价低、建筑施工简便易行,零排放、无臭气、无污染、环境优越,发病率下降、减少用药,省工省力、提高效益,节省水电煤、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改善猪肉品质,生产优质肉品。由于该技术具有“三省两增”等诸多优点,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普遍青睐,是当前国内外正在兴起和提倡的新型环保养殖模式。
2009年以来,天水市畜牧部门以提高猪肉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养猪经济效益为目标,结合天水市养猪业的生产实际,采取研究、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将生态养猪作为一项实用新技术积极推广。首先选择了一批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养猪场(区),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从圈舍设计、发酵床制作、饲养密度等各方面的技术指导,使其尽快建设成为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的标准化示范点,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其次建立生态养猪的技术标准与规程,重点建立和完善发酵床管理、疾病防治、环境控制、猪舍建造和饲养管理等标准和规程。同时,加大生态养猪技术的培训力度,组织专业人员系统编写生态养猪技术培训教材,制作生态养猪技术光盘,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提高生态养猪场(区)的技术水平。全市共组织开展生态养猪技术培训30多场次,培训各县区养殖户及专业技术人员1800多人次。畜牧部门还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成立生态养猪技术协会,走产加销、贸工牧、基地农户联合之路。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改进了传统养猪技术,既促进了天水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又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且有助于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真正实现了养殖业的“三赢”。
新闻推荐
□记者姬旺芳【本报讯】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目前,天水市人口普查工作已进入入户登记临战状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