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关中—天水经济区成立后,天水市变化很大。作者是身在外地的天水人,深切关注着天水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及天水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经过深刻思考和探索,在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出版的《决策参考》中发表了这篇文章,就天水和宁波两地优势、合作基础、合作建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文章刊出,以飨读者。
宁波“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坚持内外需协调并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调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强化国内外市场的拓展能力、健全内外需发展的服务体系。面对当前遇到的土地、劳动力、能耗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宁波一方面需要依靠自身力量调结构、转方式,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跨区域合作。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引导下,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已引起宁波很多企业的重视,市政府亟需为宁波的产业西进寻找一个城市作为突破口。
一、六项“拥有”塑造天水合作伙伴形象
城市间的合作需要有共同的愿景、互补的城市定位、顺畅的环境资源共享机制、执行得力的协调机构和公共部门等一系列基础。相对于西安、兰州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往往具有发展空间更大、投资成本更低、政府扶持力度更强等一系列优势。
天水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下辖两区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8万人。天水曾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电器工业基地之一。经过改造和发展,这个老工业基地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全市现有工业企业9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4家,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能源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7.9亿元,第二产业101.1亿元,第三产业111亿元,三类产业比重为18.4︰38.9︰42.7。2009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5.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4元。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了解,我们认为,天水是宁波开拓西部市场的理想合作伙伴。
(一)天水拥有国家级战略地位。为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由陕西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商洛6市1区和甘肃省天水市共同组成关中—天水经济区,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规划》明确,要将该区块打造成“一个高地和四个基地”,即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规划》中要求,到2020年,整个经济区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
(二)天水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天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下,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推动下,正全力实施“1135”区域发展战略,建设“一圣地”即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枢纽”即区域综合运输交通枢纽,“三基地”即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打造“五品牌”即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近年来,天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三)天水拥有与宁波相仿的产业结构。《规划》中,天水被列为次核心城市,要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目前,天水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数控机床及数字智能型仪器仪表、重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61家,资产总额56亿元,从业人员2.64万人,且已形成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及电子仪器等门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此外,轻工、建材也是天水工业体系发展的重点行业。
(四)天水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天水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区位上恰在西安和兰州两大城市中点,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又有G310、G316两条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高速公路将在明年全线通车,十堰至天水高速也已列入规划。第二,能源资源丰富。天水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力资源丰富;“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拟将天水建设成为陇东南煤电化工基地,成为西电东输、陇东煤炭西南输出通道,电力资源充沛。第三,土地价格相对低廉。目前,天水工业用地均价在200万元/亩左右,大幅度低于西安、兰州等城市。第四,劳动力充足,成本较低。天水现有常住人口343.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8.82万人,相当一部分是较为熟练的产业工人,据统计,2009年天水平均工资仅为21989元。
(五)天水拥有众多优惠政策。在土地供给方面,对投资兴办交通、能源、水利、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农业、林业及科研、教育、卫生、文化、环保、民政福利等公用事业项目,使用国有荒山、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性用地,均可以采用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对投资工业、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项目用地优先供给;凡符合甘肃省有关规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所在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执行。在税收方面,可享受国家及甘肃省出台的关于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其他政策规定中给予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在市区投资2000万元以上、五县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商贸物流项目,项目所在地也将在财政、税收上给予支持;对国家和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性资金,由市、县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企业争取,全部兑现给企业。除此之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财政部专家指出,国家还将出台更多、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
(六)天水拥有完善的服务平台。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天水的投资建设,更把投资开发项目工作作为天水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中共天水市委办公室、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强化领导,靠实责任,做到项目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全力以赴争取多上项目、上好项目、抓好项目、建好项目,以项目的大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科学发展。”天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招商局,为投资天水提供市情、项目资料、投资政策以及合作洽谈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门组团参加在西安、深圳、上海等地举办的天水市投资环境说明暨项目推介会,并已吸引了一大批投资客商。目前,天水全市上下已形成一股抓项目、争投资的浓厚氛围。
二、我们的建议
面对土地资源的紧缺和节能减排任务,宁波亟需战略性转移一些不符合本地发展的项目,开拓西部市场势在必行。相对于其他西部城市,天水拥有投资环境好、城市辐射力强等优势,可作为宁波开拓西部市场的桥头堡。为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市政府应加大与天水市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天水市的调研力度,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企业选择战略性转移提供数据支持。
在具体合作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四种跨区域合作模式:
一是宁波政府主导在当地兴办开发区或产业基地模式。即通过两地政府间协商,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充分发挥宁波的产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充分利用天水当地的人力与土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以宁波为主体,在当地兴办开发区或产业基地。开发合作方式,可以是市及县(市)区政府与对方相同级别政府或不同级别政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共建,也可是乡镇政府与对方乡镇政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共建,还可以是宁波开发区管委会与对方县(市)区政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共建等等,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异地开发区共建格局,实现双方产业错位发展、资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空间,形成产业梯度转移、资源优化配置、成效显著双赢的格局。
二是两地政府联合投资,共同建设模式。即由两地政府联合成立投资公司,按市场化开发管理,税费两地协商共享。这种模式又可分为宁波政府为主要出资方和两地政府共同出资两类。前者如“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模式,江阴、靖江两市以9︰1的投资比例成立投资公司,联合开发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者负责经济事务,后者管理社会事务;后者如“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模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苏启东滨海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60%和40%。
三是宁波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宁波实力强大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建专业生产基地,将宁波生产成本较高的部分产业有序转移和布局到天水或其他中西部地区。宁波部分企业已通过这种模式取得了战略性的发展。如宁波吉利集团在湖南湘潭建设制造基地,已经建成涵盖远景车型的冲压、涂装、焊装、总装四大工艺中心,占地面积560亩,年产能达到10万辆。目前该集团还在济南、兰州以及成都等处筹备新工厂。
四是两地企业合作发展模式。即延伸“宁波周”模式,或借鉴“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模式,鼓励宁波有实力的企业与天水当地企业合作,以宁波企业投资为主,可采取兼并、收购、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充分利用原有企业的供应、分销渠道,快速进入市场,加强市场控制,形成规模优势。
(作者单位: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理论与实践
新闻推荐
关于天水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2011年1月23日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天水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宋建平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天水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