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诗潮浩浩荡荡。天河注水,也成水系,陇右多诗,皆成流派。天水当代诗坛,一帮人夯土砌筑几十年,其台应该高矣巍矣雄矣!可秦州“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不高不低,不干不湿”的中庸特色,是否也潜在地影响到这方区域的文学品质?多年下来,出没出现不负时代的优秀作品和可称这个国度的优秀诗人?真难一下子说清。本来,文学没有固定模式和标准,作家和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时代的喧嚣,历史的尘埃,埋没一个人和一首诗是一件平静的作为。但在一个凡写诗皆兄弟的群落里,不能完全欣赏同伴们的才华,出现墙里开花墙外红的尴尬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在文学的黑夜里,我们必须寻找到身边的黑马,然后理其鬃,梳其毛,拍马股,赞其好。对文人来说,崇拜名家名作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和应有的姿态。
周舟进入诗歌创作黄金期已近十年。他的秦地诗篇、渭南旧事系列组诗频频在中国权威刊物和民间先锋文学读本刊登,其诗句曾作为打头诗歌刊发在某年中国优秀诗歌选本扉页上。新世纪伊始,四川《星星》诗刊2001年第二期,隆重推出甘肃实力诗人专题,周舟9首玲珑剔透的单体诗歌合成的“落日之下,月光之上”组诗打了先锋;2003年第二期《兰州文苑》,主编阳飏驰马陇上,进行了一次巡礼般的指点羊群。周舟头羊出场,尽管策划人表白名“羊”们是沿古丝绸之路从东到西的地理次序出场的,但明眼人都看出这位甘肃诗歌界的大哥大对天真弱小无雄心无霸气的周舟分外的偏心和推崇;无独有偶,2010年由诗人牛庆国主持的甘肃日报“百花”文艺版推出的散文诗歌专栏,周舟“渭南镇”散句诗以头条领唱。同年,由诗刊社林莽主编的第二辑《诗探索》名家选读栏目中,编选了周舟、商震(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诗人)、蓝野(诗刊部编辑,著名诗人)、雷平阳(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路也(2009年度星星诗歌奖年度诗人)、荣荣(中国优秀女诗人)、胡续东(北大教授,70后诗歌代表人物)、柳芸(中国著名诗人)8人8首诗,周舟的《我看到我走在渭南镇的清晨》马头是焉。
作为周舟的弟子,苏敏叫师傅的好有后堂喝彩的嫌疑。但诸多编家和权威文本对周舟诗歌的一片掌声,作为近十年不断重复的诗园风景,也可说明周舟已成为“中国诗坛不可缺少的诗人”(王若冰语),周舟诗歌确实可进入当代汉诗可关注可研究行列。我闲来无事,调整心态,平心静气,对《诗探索》中的8位名家一路品读下来,觉得真是赏心悦目的事。
商震《扬州遇雨》写得水汽淋漓,“一进扬州,大雨兜头盖脸”,行笔爽快无羁。蓝野在《橡皮泥米老鼠》发出的“这么短暂啊,它已被风吹裂/时光有时缓慢/有时轻易地,就把/一个湖泊的湿润驱散”那声叹息,饱含岁月的沧桑。雷平阳、胡续东、荣荣三位诗人都在关注现代情感异化上立意求索,尤其雷平阳的《八哥提问记》,八哥鸟“你是哪一个”的6次拷问和主人酒醉后对“我是哪一个”的迷惘解答,带着哲学的虚无和命运的反省,意蕴深长。相对而言,路也的《圆清寺》和柳芸的《滋味》,是我近年读到的为数不多的两首好诗。路也这首游记写得不慌不忙,雍容典雅,格调实属上品。柳芸直接从生活入诗,抓住情窦初开的女儿,接完男朋友的电话后连咬了一口的苹果也不顾了,脱门而逃,作为父母,是喜悦,是担忧,是甜蜜,是伤感?真是多种滋味在心头,有口道不出:“女儿的突然离开好比一次停电/我很难一下子/摸到蜡烛和火柴”。使我尤为拍节叫好的是,《滋味》有一种幽默的镜头美,女儿丢下苹果出去了,“很红的苹果/很好看很好吃的苹果/无奈地摇晃那么几下/就再也不动了”,苹果很红很好看很好吃,但无奈地摇晃,还“摇晃那么几下”,“不动了”——简单、具体又不简单、不具体,诗尽意不尽,妙趣自在平凡的生活细节里。
应该说周舟之外的名家都展示了不错的诗艺,但为什么是让一位名气相对不高的周舟打头阵来领唱?我认为,《我看到我走在渭南镇的清晨》真是一首质地美妙的作品。在气韵合成上,有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美;在时序排列上,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时态美;在意象深化上,有一种无限滋生的叠加美;在诗歌构成上,有一种结构匀称的骨像美;在选题方向上,有一种化平常为神奇的世俗美;在创作背景上,有常年沉迷于同一话题的铺排美。二十多行的一首小诗,将“孤独”无限延伸,像不循环小数,结外生枝,无处生有,非相当高的诗歌修炼和生活积累所不能也。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向读者奉献了“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样一个把将来、现在和过去三个时态向度结合在一起的经典开头,周舟入题就创造了一个“我看见—我—走在—渭南镇的清晨”这样一个自我剥离、两个向度上蔓延时间之藤蔓的回环结构。周舟这首诗也写孤独,写他数十年的渭南孤独。周舟的“孤独”也是既魔幻又现实的,以实写虚,以虚摹实,抑扬收纵,拿捏到位:“与我并排走在镇子外面的/应当有一列火车/有火车遇见熟人时的一声远远的长鸣/而事实上/除了一辆从梦中跑丢了的手扶拖拉机/山野都一直安静地睡着”;周舟的“孤独”是有替代物的,是从比喻开始的,是运动着的,是夜昼交替时一个人的行走:“月亮落至东山/我独自走在渭南镇的清晨/有点像爬坡/有点像漾开淡淡光晕的灯盏(并不照亮什么)”;周舟的“孤独”是一棵柿子树,是抓住天空不放的,是缠住时间来讲哲学的:“去年它曾被秋霜点亮过三次/而今开花了(是淡蓝的那种)/把一种忧郁一直铺向车站和邮局”;周舟的“孤独”是一把萎钝了的凿子,“我一直听到一种持续开凿的声音”,企图将旧事的过往和将来双向凿通的,是无限延伸的;周舟的“孤独”是奇异的,会生根发芽结果的:“20余年树龄的枝桠上/结的一枚名叫孤独的果实”。
天下树木多矣,有结出叫“孤独”果实的树吗?但在周舟的100多首渭南系列诗中,就有这样的树。三十年前他用青春与梦想孕育出孤独的种子,然后几十年挖掘,几十年回忆,几十年不紧不慢地笔耕开拓和用心血浇灌,“孤独”开始发芽,“孤独”于是开花……岁月滋长,年轮扩圆,现在,“孤独”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孤独”成熟饱满,终于结出果实,有着独特的滋味。
为此,他有资格忝列为当代中国优秀诗人队列。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有别人遮挡不了的秦人面容。
新闻推荐
□记者姬旺芳【本报讯】为加强天水市建筑行业物资的监督管理,保障灾后重建物资质量安全,根据省质监局《关于对水泥等11类灾后重建物资进行全省联动抽查的通知》精神,近日,市质监局组织人员对...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