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天水新闻 > 正文

故乡黄土白杨

来源:天水日报 2011-02-13 16:08   https://www.yybnet.net/

汽车从天水出发,一路翻山。绿色缓慢消退,荒凉逐渐袭来,失望会一直向西延展。

从天水到兰州,没有什么开阔地,西去的公路上,每一座城都在一条沟里面,不分大小。这是从秦岭到乌稍岭之间的一致景致。

通渭,也毫不例外,镶嵌在两座光秃秃的山里面。区区一座城,他的名字要代表2905平方千米的面积和45万人口。以一座城市的名字呼叫一大片土地,和一个人统治一大批人类似,这城就是一位领袖。历史翻来覆去变幻,这一条规矩一直没有变。

向西奔突,荒凉愈盛。从天水到兰州,等于把陇中大地从东到西穿透了一次。

马营,这个远古的驿站,至今是赶路人歇脚的好地段。骏马的飞蹄换成了轰鸣的马达,马群变成了车流,行者与过客们的表情依旧漠然。大大的汽车在马营喝油,五颜六色的乘客酣畅排泄,风呼啸而过,夹杂着灰尘,甘冽劲猛。路旁的山上没有树没有草,天空和地面一样,都被风清洗得干干净净。

一双双冷峻的目光,比这地方还要生硬。可能是荒凉和贫瘠让他们恐惧,生怕和这里染上交道。临走还会摔下一句“这是什么鸟地方”。

到了这里,就快到家了。

在马营转车,总要等候。去陇西去甘谷去武山的车毕竟很少。

一年四季,这里总要聚集一堆人。偶尔一个同乡或是邻村的,厚厚的乡音“你走阿达哩”就可以轻松分辨。一脸朴实,期盼着你的回答。“我走什川的。”“嗷,一个乡的。”说话间,这人已经掏出了一只磨掉了图案的装过食盐的塑料袋,从里面揪出一沓五寸长、二寸宽的报纸条,递过一张就要从塑料袋子里掏烟叶。“卷一根,新疆莫合。”“我不吸,吸不住”,我急忙回绝。他娴熟地卷好一根,冒起了浓烈的烟味,一边谝,一边等。他是陇中某个村庄的民办老师,去县里办了一件事。

去兰州的公路沿着北山继续向西,我必须朝向南面的山坡。一转车,曲折徒增。公路叫马陇公路,取马营和陇西的名字合成。弯弯曲曲的柏油路,一直能拐到家门口。公路再怎么陡峭弯曲,都不能打动路人的心,我最欣赏公路两旁的白杨树,端庄,不,应该是笔挺。每一棵树的顶冠都是突兀的干枝。高寒的气候,活生生掐掉了每棵树的树梢。这些树和这条路一样苍老,他们相伴而生了足足50多年。他们是大跃进的产物,透过这些稀少的树,山峦上连一棵草都没有。满山退草,这些树的确生命旺盛啊!

清明时节,南国已是雨纷纷,可这里的树一个个还沉睡得像立于墙角的干柴。

小时候,妈妈回娘家,拽着她的衣角硬跟着,总要穿越马陇公路。记忆中,和春暖花开一道深刻的便是那些白杨细嫩的叶子。它们从刚刚经历了严冬的干枯的树干中挤出来,像刚出生的娃娃,那种娇嫩的美没有丝毫装饰与改造,属于纯洁自然的。季节在那些嫩芽无法遏止的脚步声里不得不改变。

路两边的白杨把天空隔成了一条流动的河,云朵就漫不经心飘逸在那河上面。坐在汽车里,行进在蜿蜒的大路上,向着这样的天空,整个人都飘飞了起来。穿过树影,一眼就能看到无数的山峦,那是看久了眼睛会生疼的风光,没有草,没有树,光秃秃的山峦,风起土飞。

黄土是沉静的,风雨怎么剥蚀还是面不改色。

从马营到陇西,一条公路是极其精贵的。这一条柏油马路串起了无数条土路,联缀着无数个村落。很久很久,这条路是这里唯一具有现代性表征的符号。整个旱塬多风少雨,一入冬,农民闲暇,那些山路走的人多,坚硬的路面便要踏出一层厚厚的细土。一个冬天不落雪,那土层就会越走越厚、越来越细软,直到细软如微尘。风轻轻吹过,土雾就会满天飞舞。这样的道路,用赤脚踏走是最舒心不过的,远比大城市里的足疗舒服。但冬天是不行的,太冷了,会冻坏了脚丫。夏天,这里的人都是在这细土里行走的。那黄土比任何水都干净,从来不会有农人得脚气。盛夏时节,少雨的山道和冬天的景致一模一样,细腻的微土覆盖着道路,一些耐旱的冰草在微土中不知疲倦地生长着。漫山遍野的麦子熟了,农夫打着赤脚,拉上装满麦垛的架子车,汗水四溢,行走在软绵绵的土道上。那些细细的黄土总要乘着农人毛孔大张的机会,钻入农人的肌肤。年复一年,这里的农人和黄土便长成了一个颜色。黄土地,农人,相互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存在了下去。

这里的人一出生,一跤跌到炕头上,就意味着跌进了黄土。

现在医疗条件好,远古一些,小孩一出生,接生婆就要端来两箩筐干透的黄土,铺到炕上,母亲和孩子一道靠黄土吸去满身的血迹。土炕上长大的孩子,走下炕头,意味着离黄土地更近了一步。耕种劳作,都要在黄土地上进行。苍苍茫茫一辈子走完了,还要走进黄土,挖一个坑,睡进去,就彻底走进了黄土。人与黄土生死与共,是黄土在这里繁衍着人类。

有雪的冬天,陇中立刻会变得坚硬起来,道路冰封,大山冰封,水平梯田冰封。苍白代替了灰黄,只有黄泥小屋偶尔冒出的青烟,能告诉你生机的存在。

一个冬天逝去,山峦还在沉睡。冰草和树丫早已萌动,直到杏花灿烂开放,春天悄然而至,大地还没有见到一滴雨。冬风早已换作春风,但山道上冬天里踏活的尘土,依然舞姿不变,整个山峦、村庄,都是灰蒙蒙一片,那杏花就显得既可爱又天真。

万里荒山一片红。我们不得不惊叹杏树的超凡能力。遍地干透的黄土地,真不知杏树的根扎了有多深。花瓣本该与池塘水榭归并在一起,才有灵气,可这些荒山僻壤上的杏花和这里的农人一样,任由黄土洗涤,依然不失本色地娇艳。

花开得再美,农人也没有闲情雅趣欣赏。他们只渴盼上天有雨水滴向大地,他们的希望也是成片庄稼的期盼。

忽然,天空布上阴云,一阵风起,杏花雪片般纷纷扬扬。天空欲雨,大人凝神注视天空,无限欣喜。小孩们跑向树下,捡拾朵朵残花,玩得更狂。不一阵功夫,雨真的下了,小孩子舍不得扔掉手中的花瓣,被大人统统赶进了屋子。风还在吹,雨点很大,落在满是尘土的大地上,像钉下了一枚枚图钉,留下了大大的印迹。很快,云疏雨停,天空再次放晴。老农从屋檐下探出沉重的头,仰望遥远的天空,沉静的时空逼迫着他们一个个走出了屋子,迈向干涸的田地。杏树底下,那些花瓣满身污泥,再也勾不起孩子们天真的童趣。他们也朝向大人的方向,一路追赶,一路土雾飞散。

干旱,和黄土地相孪生。这里是地球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联合国断定这里不能活人,可这里偏偏活了那么多人。那人长着和黄土一样的肌肤,有着和黄土一样永恒的坚韧。

人对于太过熟悉的东西总是模糊的。一个少年在这样的村庄长到壮年,是很少去观测身边的物象的。我离开了山村,便多了对她的记忆。从17岁走出去以后,10年时间内顶多每年回到村庄一次,或是看到白杨五月的繁茂,或是看到白杨十月的衰黄,我已经无法想象它们的生长经历。学会思想的10年,自身对时间的感受里,只有局促、短暂。那些童年时候爬过的树木、墙头,现在看来是极其矮小的,但相关的回忆却是越来越高大。

仔细回想起来,因为庄稼渴死,人们要经常绝望。当绝望太过频繁,绝望也就变得无所谓了起来。那些对于生存的抗争,在今天看来,居然是那么光鲜亮丽。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还是要经历不同的抗争,但多么残酷也不会超过留下的人。不管天空会不会落雨,这里的人对于黄土地的眷顾始终不渝。守住土地,就守住了生命。这就是写在陇中大地隐秘的哲学。

新闻推荐

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2011年2月15日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2月15日在秦州区召开。出席会议的市纪委委员24人,列席256人。市纪委常委会主持了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和...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陇右年俗漫谈2011-02-13 08:48
评论:(故乡黄土白杨)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