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旅游业投资突破1万亿
超房地产41个百分点
2015年全国旅游业完成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比第三产业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32个百分点,较房地产投资增速高41个百分点。
全国10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有2057个;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有404个;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有185个,占全部投资的15.9%。
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十个旅游项目有:山东省双岛湾休闲旅游度假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渔港风情区、浙江省松岙凤凰城、河北省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湖南省株洲汽车博览园、安徽省江北旅游休闲度假区、湖北省世茂嘉年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帝源生态旅游度假区、上海迪士尼项目、辽宁省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以上项目投资均超过200亿元。
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超过41亿人次,入境旅游1.3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超10.8%,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中国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
过去5年,旅游业投资年均增长40%,去年突破1万亿元。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年均超过13%。
投资比重西部首次超过中部
四川、甘肃、重庆是投资热点地区
2015年,东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5149.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1.1%,同比增长16.3%。其中,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是东部投资热点地区。
中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2209.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1.9%,同比增长16.3%,增速相对放缓。其中,安徽、江西、河南是中部旅游投资的热点地区。
西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2714.3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6.9%,所占比重首次超过中部地区,旅游投资的洼地效应开始显现。
四川、甘肃、重庆是西部领域投资热点地区。在区域旅游投资增长中,西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47%。东部地区是全国旅游投资的主体,西部地区旅游投资潜力巨大。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西部地区正日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新区域,投资潜力巨大。
新业态投资实现高速增长
休闲度假、文化生态游成为重点
2015年,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577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7.4%,投资热点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向现代旅游业转变。
民营资本的投资重点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投资大型综合类休闲度假产品;政府和国有企业对西部地区旅游投入的比重相对较高,投资集中在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大型综合类休闲度假项目;外商投资更青睐东部地区,有66%的资金投入东部省份。
2015年旅游景区项目投资继续增加,完成投资604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0%,比重最大。
从业态分布看,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产品建设。2015年度假类产品投资占全部业态的比重为18.9%,文化旅游产品为15.3%,生态旅游产品为12.7%。新业态投资快速增长,邮轮游艇和森林旅游增幅最大,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2.7%和103.6%。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低空旅游、体育旅游等业态增长迅速,增幅均超过50%。
由此可见,景区类投资占比最大,新业态投资实现高速增长。2015年旅游景区项目投资继续增加,实际完成投资6046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60%,比重最大。
百度、阿里等BAT投资旅游业超160亿元
在线旅游成为旅游投资的新热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旅游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大型非旅集团纷纷介入旅游业发展,2015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投资旅游业累计超过160亿元。BAT通过投资用车、OTA、旅游信息、旅游社区、餐饮等多个领域,加速抢占流量入口,完善其旅游产业链条,分享旅游发展红利。
此外,在线旅游成为旅游投资的新热点,投资额度不断增加,投资领域日趋细分。2015年在线旅游投资超过770亿元,同比增长42%。在线旅游投资逐步转向新兴市场和细分市场,投资领域从2009年的5个增加到2015年的25个,涉及游客行前、行中、行后的信息获取、产品和服务预订以及经验分享等各个环节,市场细分化程度高。
2015年,邮轮游艇旅游实际完成投资423亿元,同比增长142.7%,在所有业态中投资增速最快。体育旅游以年均14%的增速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率最快的旅游业态。在冬奥会、消费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多重推动之下,我国体育旅游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体育产业的规模将达1.9万亿元。
2020年,实现旅游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
报告指出,未来,旅游投资潜力巨大,旅游投资热点涌现。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达到1.25万亿元。到2020年,实现旅游投资总额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
十个方面将成旅游投资和增长重地
报告显示,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看,以下十个方面将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和未来旅游投资的增长点。
一是与现代农业相融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二是休闲度假产品建设;三是在线旅游产品开发和智慧旅游产品建设;四是文化旅游产品;五是体育旅游产品;六是医疗健康旅游和养生养老旅游产品;七是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旅游特色小镇和旅游文化城镇建设;八是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的大型旅游装备制造业;九是旅游商品和旅游户外休闲用品;十是旅游房车、自驾车营地建设。
多地纷纷创新配套服务
6月1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的决定。该《条例》明确,成都将建立全市及区域性旅游公共信息发布机制,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度。
游客在前往景区前,可通过手机、网站点击景区,就可看见景区的人流、停车位、等候时间等重要信息。《条例》明确,成都将建立全市及区域性旅游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促进智能导游、移动支付、电子门票等服务的推广应用。
同时,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以及景区管理机构建立旅游信息预报和风险警示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地向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发布气象、地质、道路、交通流量、公共卫生状况等旅游安全警示信息。
当游客数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应当即时公告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在网站、游客集散中心和景区主要通道发布警示信息,并配合公安、交通等管理部门实行人员分流、交通临时管制、旅游线路调整等措施。
5月30日,由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与兰州铁路局共同合作打造的天水至西安T3102次“丝路快车·天水号”城际列车正式开通运营,跨省城际旅游列车,用最新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实的举措,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全流程、无障碍、高品质的出行体验。这也是兰州铁路局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精心打造的第14列“丝路快车”。
天水是羲皇故里,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宝鸡是炎黄故里青铜器之乡,列车所到之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天水车站站长巩增明说:“这趟列车的开行,不仅拓展了旅游市场的开发,而且将有效缓解天水去往北京、上海、广州等方向旅客出行的压力。”
兰州铁路局局长王峰说,“天水号”列车是按照“立足新起点、展示新作为、助推新思路、实现新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的铁路客运服务的“升级版”,每节车厢中都将丝路文化和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等元素深入融入内饰、用品设计中,彰显了天水时代特征,也靓丽展示了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风貌、新形象、新作为。
旅游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
现代旅游业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是一种新经济,不仅促进农产品消费和升值,也带动更多适应群众需要的工业品开发,其关联产业达110多个,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都超过80%。
2015年旅游业对中国GDP的直接贡献率为4.9%,综合贡献率达10.8%。2015年,中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近2800万人,加上间接就业总计吸纳8000万人就业,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10%。
但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这也预示着,旅游业的潜力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尤其是伴随旅游业自身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其释放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将成为许多产业发展的红利。
日前,国家旅游局在济南发布了2015年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报告显示,在强劲的旅游需求驱动下,2015年,全国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逐步改善,投资热点加快形成。
2015年全国旅游业完成投资10072亿元,较房地产投资增速高4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投资占全国比重51.1%,中部占全国的比重为21.9%,西部占比26.9%,首次超过中部地区。四川、甘肃、重庆是西部领域投资热点地区,旅游投资的洼地效应开始显现。
新闻推荐
甘肃新闻网6月15日电 据天水市政府披露,6月12日,2016(丙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七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对伏羲庙标识进行了发布。为了扩大宣传,进一步规...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