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禾
入伏以来,天水市持续高温,连续多日最高温度在35摄氏度以上,这对于那些苦苦坚守在高温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烤”验。而对相关部门来说,如何把“清凉”送给高温一线作业的工作人员,为他们的安全健康提供坚实保障,同样是一种考验。
每年酷暑之际,天水市都会及时启动“夏送清凉”活动,这是一项得民心的举动,我们要为之叫好。但要看到,虽然各级工会组织一直在积极监督相关政策落实和高温补贴的及时足额发放,但仍然有一些企业、施工单位不能很好落实,让送清凉成了画饼充饥的“纸上清凉”。如何把“送清凉”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仅靠爱心还不够,“送清凉”必须制度化、常态化。
比如夏送清凉活动可以像“送温暖”活动一样,建立防暑降温应急预案,保障高温下的员工防暑和安全健康;建立防暑降温基金,每年划拨专项资金,并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做到专款专用;建立防暑问责制度,把防暑降温工作写进企业管理者的具体职责中,并把防中暑作为一项安全指标纳入企业安全目标管理和考核中,督促各级管理者做好这项工作。
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调整机制,除对高温补贴的发放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之外,可以要求相关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意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的状态得到改善,把防暑降温等关怀政策、防护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时的“送清凉”固然能吸引各界的“眼球”,博得一些掌声。但要让广大职工群众铭记在心,让公众发自肺腑地为其叫好,就必须保持一颗“恒温的心”,让爱心持之以恒地延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清凉深入人心,让爱心恒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双红】在日前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墙材革新工作委员会在浙江省桐乡市组织召开的2017年年会上,天水融源新材有限公司获得“十二五”全国墙材革新创新标杆单位(企业)荣誉称号,这也是甘...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